爲了讓父親吃的有營養,劉偉也開始學着做飯。“只要父親想吃什麼,我就努力去學着去做。雖然做的不好吃,但兩個人吃的特別有滋味。父親很少夸人,有時候覺得我廚藝有進步,就會說‘這個做的不錯',這時候就感覺暖暖的。”劉偉說。
“去年剛來的時候,我爸上半身沒有力氣,什麼都不能做,那應該是最低谷,經過這段時間的按摩,胳膊和腿都能慢慢伸直,坐着的時候,也能慢慢挪一下地方了。病慢慢好轉,父親的心情也變得開朗起來。”劉偉說,每次看到父親的進步,自己都會非常開心。以前,父親一直忙着工作,沒時間去想自己的愛好,生病之後,可以聽自己喜歡的京劇,心胸也變得豁達起來。
雖然生活清苦,但是劉偉一直很樂觀,“我一直覺得方法總比困難多,所以一路走來,覺得其實沒什麼。”劉偉一邊照顧父親,一邊勤工儉學,曾去會計事務所、保險公司、圖書館等地打工賺錢。這學期專業課多了起來,劉偉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課餘時間去圖書館幫忙、週末去發傳單打打零工,把賺來的錢貼補家用。
忙碌的生活幾乎擠掉了劉偉大部分業餘時間,他最愛的籃球,也只能偶爾打一次。但是,不管多忙,每天中午12點,下午17點,他都準時回去,給父親做飯、幫父親按摩、用輪椅推父親在附近轉轉。“爸,您覺得哪不舒服?”“爸,您右腿有知覺了嗎?”“來,試着伸伸胳膊。” ……每隔三、四個小時,父親就能再次看到劉偉,所以,即使來到異鄉,即使高位截癱導致行動不便,兒子這樣點滴細心的關懷,也讓劉文志感到溫暖和安心。
說起兒子,不善言談的劉文志掩飾不住心中的自豪和感動。“哪有這麼好的兒子,天天端屎端尿地伺候我。每天從學校到家來回跑三、四次,生活各方面照顧的無微不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