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天津 民生 論壇 18街 文娛 體育 財經 地產 IT 汽車 時尚 教育 健康 科技 游戲 視頻
 
 
2014-10-27 第36期
 
 
 
 

中國結是一種漢族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漢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工藝。周朝人隨身佩戴的玉飾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纔真正成為流傳於民間的藝術。當代多用來裝飾室內、親友間饋贈的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因為其外觀對稱精致,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命名為中國結,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滿。

從2001年接觸並編制中國結開始,呂敏始終保持不走尋常路的創作風格。『我走的路是創作一些市面上看不見的作品以及一些私人定制的作品。現在人們對於中國結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中國結寄予了很多期待。把傳統手工藝賦予時代感是我要做的工作。』

一只優雅的孔雀、一條游弋的金魚、一個粉嫩的水蜜桃、一盞別致的宮燈、一匹奔跑的馬兒……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呂敏編不出的。一根絲線通過她聰慧的心智和靈巧的雙手幻化出來。每件作品都凝結了呂敏藝術上不懈的追求。誰說中國結只能用紅色,誰說中國結只有一個樣子?呂敏的作品總是讓人意想不到,驚訝之餘唯有贊嘆。

 
 
 
 

呂敏總說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每當完成一件作品的研發,意味著新的作品又要提上日程。『我研發一個新產品,最開始要自己先打一個小樣出來,不合適的話還要拆了重做。每一個新作品都是反復試驗,有時好幾個月纔能研制出一個新作品。我創作的靈感來自於生活,開發一些平安吉祥寓意的中型作品用於家庭裝飾,一些小巧活潑的配飾作為隨身佩戴之用。』

中國結雖說是傳統手工藝作品,但是那一根絲線並非只能被框在傳統的樣式裡。呂敏的作品拋開束縛,運用中國結基礎的各種打結方式,編制出形態各異、鮮活生動的造型。看她的作品,每一件都透著小心思,你總會被濃淡相宜的色彩或是別出心裁的造型感動,感動於這個女子竟有這樣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她把生活的美好用一根絲線盤出了萬千氣象。

『很多人和我說現在中國結沒有市場,其實我並不這麼覺得。百姓越來

越需要這樣紅色的向往和精神的寄托。我平時從電視上尋找到很多素材。現在全國都在談中國夢,每個人都有夢想。我也在思考自己的夢想,就是把創作中國結作品這項工作做得更好,用手工編織來創造自己的中國夢。今年我就創作了一個「中國結中國夢」的大型作品。外形是「中」字,裡面是一個「國」字。有魚、有花、有蝴蝶,都是美好的、民俗的元素,用作品祝福祖國。』

2001年,為了生計呂敏選擇了編制中國結這條路,13年後,中國結早已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編制過程中我要學習其中的文化內涵,例如編一條魚,裡面蘊含了什麼意思,這些是我要學習的地方。我常常會買一些畫冊和民俗類的書籍,提昇我的文化內涵,豐富創作。我全身心投入去熱愛中國結的創作,這些年早已產生一種精神依賴。』

 
 
 
 

中國結現在不單是一個擺設的物件,還包括很多寓意和美好的祝福。這是呂敏用作品傳遞出來的訊息。她說:『把這些寓意講給大家聽,中國結的內涵就昇華了。我想在每件作品裡附帶一張小卡片,寫下作品的寓意。一來是幫助大家了解我的創作意圖,同時也是和大家互動。』

2012年和2014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召開期間,呂敏均代表中國的民間藝術家參會,現場她帶去了精致的中國結作品。『我2012年、2014年參加過兩屆夏季達沃斯論壇。2012年我帶著紅顏色燈籠造型的「中華第一福」參會,外國參會代表們驚嘆不已。今年的論壇我是代表中國刺繡參與活動,一些老朋友還記得我,和我聊天敘舊。參加這樣的國際盛會讓我開闊了眼界。』

 
 
 
 

呂敏覺得時間不夠用,『每天一進入工作室就忙忙碌碌,乾不完的活。不斷推出新的品種,還要與時俱進,年輕人喜歡什麼樣的作品,需要把名字編到中國結作品裡去,這些都是我要研究和關注的。把傳統手工編織藝術與現代需求相結合,纔能把中國結這種傳統手工文化傳承下去。我去大學裡講課,大學生們非常喜歡中國結,把手工編織藝術帶到大學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舉動。南開大學跨文化交流每年都派教師到外國的大學講授漢語。外派教師每人必須選擇兩門中國民間藝術對外交流。現在已經有4門技藝進入外派教師的必修專業:中國結、剪紙、葫蘆絲和太極。這四樣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技藝最能代表中國。每年我要培訓好幾批外派教師。』

呂敏是自學成纔,現在有十幾位徒弟,她希望可以把中國結的文化向下傳遞。『做手工的人不善於表達,總是沈浸在創作的世界裡。為了讓自己的

文化素養提昇一些,我平時注意多讀書,多學習,沒有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年齡在長,人也在進步。要走出去,多見世面,更要多宣傳中國結藝術。我現在給南開大學的老師講課,這些都是中國結給我帶來的驚喜。選擇了這個行業就是選擇了辛苦。除了吃飯睡覺,我所有的時間都在創作。』呂敏說,把一團線變成一件復雜的中國結作品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人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這個上面。這也是她著急的原因,她希望有年輕人願意靜下心來和她學習創作中國結作品,好把這項古老的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中國結不僅給呂敏打開了認識世界的大門,也讓她幫助了更多的人。她說:『有些更年期、抑郁癥患者找到我,和我學習編制中國結。通過編中國結可以轉移她們的注意力緩解病情。這是我在創作過程中體會到的,一些有精神疾病的人自打接觸了中國結,整個人變得開朗了。』中國結的奇效是呂敏在13年的接觸中慢慢領悟到的。

 
 
 
 

記者:吳宏

呂敏除了忙於中國結創作,還在與有關部門合作編寫手工編織指導師中高級教材,因為全國還沒有統一的教材。教材初稿要先拿到天津工業大學新校區做試驗,以後會在天津各大學推廣。呂敏說,她創作的每一件作品都要留下創作過程;她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和她並肩創作;她願意傾盡自己的心血去傳承中國結技藝,用彩色絲線編織自己的中國夢。

 
 
 
   
 
【追夢人生第35期】樂天派的大學生村官
【追夢人生第34期】美麗的女警
【追夢人生第33期】最美電工背包客
【追夢人生第32期】29歲的『麻辣教師』
 
 
本期監制:劉雁軍
本期策劃:梁宏峰 王 冰 本期編輯:尹辰辰
本期記者:吳宏
本期攝影:吳宏
部分照片由呂敏提供
北方網新聞中心
 
返回頂部
北方網新聞客戶端 關閉

Copyright (C) 2000-201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