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2月3日下午,一陣悠揚的琴聲傳來。循着聲音,記者來到新興街朝陽里社區的黃克勤老人家裏。原來,當地社區和文化宮共建的“一個人的春晚”志願服務活動送服務入戶,文化志願者鄭思凡正在給黃克勤夫婦彈奏古箏曲《漁舟唱晚》。
一曲奏完,黃克勤老人連聲說好:“以前都是在電視上看,現在是面對面演奏,太高興了。”
鄭思凡還準備了民族聲樂《愛在天地間》、京劇《空城計》等4個節目,他說:“雖然只有兩名觀衆,但感覺非常有意義。”志願活動負責人王迎介紹,“一個人的春晚”從2008年啓動以來,已演奏了近百場,豐富了社區老人的文化生活。
在同一社區的吳穎家裏,天津醫科大學張紅教授帶領幾名學生志願者正在給吳穎88歲的母親檢查身體。這些醫療志願者每個月都會來一兩次,幫忙量血壓、測血糖。這是社區與天津醫科大學的志願共建項目,爲社區裏的老人提供身體檢查、病情諮詢等服務。
共建項目只佔朝陽里社區志願服務的一小部分,社區裏相互志願幫扶纔是大頭。
居委會多功能室裏,像拍賣會一樣熱鬧。原來這裏正在開展現場集中認難題活動,將居民的困難由那些有能力解決困難的居民認領,結成幫扶對子。吳穎告訴記者,幾年前,母親腦梗塞導致偏癱,心想以後日子可怎麼過啊,沒想到,左鄰右舍都伸出援助之手,一個電話就有人過來幫忙。
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朝陽里社區,是全國社區志願服務的發源地。從1988年10月成立至今,志願服務已堅持了26年,志願者由最初的13人發展到目前的1131人。從活動初期開展的送煤、送菜、送爐“老三送”,到中期的送崗位、送知識、送健康“新三送”,再到近年開展的“認崗、認親、認難題”,朝陽里社區集中設點服務、扶危濟困、撿髒護綠、義務婚介、黨員認親等志願服務已成爲品牌,廣受居民好評。
爲什麼朝陽里社區的志願服務能夠堅持這麼多年?“一是心中有愛,人都有幫助弱勢羣體的本性;二是積極引導,社區通過優秀志願者評選等活動,讓當志願者成爲一種榮譽。”原居委會黨委書記張凱玲說。
如今,和平區新興社區志願工作已上升到了社區治理的高度,新興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徐慧蘭說,每個季度,志願者協會都會開會商討下一季度的工作,有時甚至承擔了一部分居委會的工作,她介紹,志願協會裏的“理論學習小組”,不僅一起學習理論知識,而且也成爲志願者商討社區事務的重要平臺,甚至孵化了平安志願者巡邏隊、綠色環保小分隊等多個小分隊。“社區志願者不僅是服務他人,也要建設好自己的家園。”徐慧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