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人類?聽聽大咖們怎麼說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北方網 作者:晚報孔令彬 編輯:侯靜 2017-07-02 13:50:07

內容提要:“如果機器人現在就具備了控制人類的能力,那麼人工智能確實值得憂慮,但比起遙遙無期的人工智能水平的成熟,有很多現階段已經成熟的技術,例如生物技術等,更值得我們擔心。事實上,我認爲比起焦慮,人類應該着手設計未來,讓人工智能在人類制定的框架內發展。”世界智能大會期間,斯坦福大學教授、《智能的本質》作者皮埃羅斯加魯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皮埃羅斯加魯菲:比起人工智能我更擔心手機

  天津北方網訊: “如果機器人現在就具備了控制人類的能力,那麼人工智能確實值得憂慮,但比起遙遙無期的人工智能水平的成熟,有很多現階段已經成熟的技術,例如生物技術等,更值得我們擔心。事實上,我認爲比起焦慮,人類應該着手設計未來,讓人工智能在人類制定的框架內發展。”世界智能大會期間,斯坦福大學教授、《智能的本質》作者皮埃羅斯加魯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比起人工智能,我可能更擔心手機,如今智能手機能夠將我全部個人隱私上傳到網絡,我有多少錢、去了哪兒、有哪些朋友等隱私都一清二楚,而手機的技術又那麼發達,應用範圍又廣,這很值得擔心。相比之下,一個除了下圍棋什麼都不會、只能抓零件甚至都不會走的機器人又有什麼值得恐慌的?”皮埃羅表示。

  爲什麼說機器人距離控制人類還很遙遠?因爲目前人工智能的技術仍不成熟。“以在人工智能領域有突出成就的谷歌公司爲例,谷歌曾開源自己的軟件庫,將自己的數據、技術面向社會共享。爲什麼?因爲谷歌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技術、數據盈利,阿法狗名聲大噪,但給谷歌帶來的實際利潤確是零。技術團隊本來只有幾十人,但開放後,就相當於成百上千的人加入到實驗室中,爲這些技術尋找盈利方向。”皮埃羅表示。

  “阿法狗戰勝人類圍棋大師,但它要消耗440000瓦電,而人類的大腦僅需要20瓦電,顯然人類要比機器聰明、節能多了,所以說,人工智能的下一個重大進展可能來自於人類神經科學,也就是對大腦的研究。”皮埃羅表示。

  清華大學教授張鈸:人工智能“超越”人,還差得遠

  “隨着人工智能發展,很多人開始擔心人工智能是否會‘超越’人。確實,在某些特定領域中,人工智能的準確率很高,但這種準確率是建立在大量數據、完全信息、單一領域、確定性強的基礎上,所以,目前人工智能的應用仍受到很多限制,未來,我們應該在把握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規律的基礎上,做好人機共融、優勢互補。”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張鈸在世界智能大會主論壇上表示。

  “一個小孩認識貓,只需要通過一張圖片和語義描述,但如果讓計算機認識貓,則需要大量貓的樣本圖片,人的學習可以‘舉一反三’,而人工智能的學習智能‘舉一百反一’。”張鈸表示,“‘阿爾法狗’爲什麼能夠戰勝圍棋大師,因爲它在兩個星期內學習了全球圍棋大師的3千萬個優秀棋局,隨後又通過人工智能的算法,模擬了幾十億個棋局,人類棋手一生最多下百萬個的棋局,與這幾十億的數據相比,輸的可能性很大,但這不是人工智能的勝利,而是數據的勝利。”

  “無人車早就研發成功,爲何至今無法上路行駛?這是人工智能除了受大樣本數據侷限外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確定性,道路的突發狀況太多,人工智能在遭遇新情況下,很難正確處理。”張鈸表示,“此外,人工智能目前只能進行單任務處理,語音識別軟件無法同時識別圖像,這些都是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的瓶頸性問題。”

  “其實,目前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仍然與世界先進的智能水平有一定差距,在過去的60年內,北美地區的人工智能水平仍引領全球,中國要想達到甚至超越這一高度,就要着手讓人‘理解’機器,只有掌握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奧祕’,才能真正做到人機互融,人機共融。”張鈸表示。

  尼克·博斯特羅姆:對人工智能發展需“謹慎樂觀”

  “儘管人工智能技術現在還不成熟,但政府應防患於未然,因爲沒有人知道這種技術將以怎樣的速度發展,現階段關於人工智能控制的方法論都是基於現有的技術體量,一旦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幾何倍數爆發時,人類將面臨無法控制的風險,因此我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持謹慎樂觀的態度。”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院院長尼克·博斯特羅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當智力超越人類的機器開始自己設計機器時,人類就會面對‘智力大爆炸’,我們不知道爆炸什麼時候發生,但如果我們把炸彈放在耳邊,就能夠聽到微弱的滴答聲。”尼克表示。“比爾·蓋茨等人曾成立過一個聯盟,旨在關注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潛在威脅,全球也有不少這樣的聯盟,我也加入其中,通過基金會等形式對一些研究人工智能控制方法的機構進行資助。”尼克告訴記者,“目前技術尚不成熟,機器人還無法理解更多,因此,人類要儘快‘教’會計算機尊重人類的道德和價值觀。從政府的角度來說,雖然出臺法律爲時尚早,但可以出資扶持一些基礎研究,同時,對於未來的潛在挑戰也要了然於胸,制定政策時有所預判。”

  李全印:機器人不會取代人類

  在世界智能大會期間,雲跡科技召開機器人移動技術與服務機器人發佈會。雲跡高級副總裁李全印表示,機器人可以“7乘以24小時”爲人類服務,做人不能做的事情、做人不想做的事情,人工智能和人類的關係,就像水和一些食物一樣,它未來能夠給我們很多的補給,使我們的生活更幸福,但不會取代人類。

  李全印說,人工智能到底最後是會成就人類還是會毀滅人類,完全取決於所有的人工智能從業者內心想做出什麼樣的載體,去加載這個人工智能。如果我們現在所有做的東西都是未來可控的,我們知道什麼時候我們有選擇權,什麼時候可以去接管這個東西的時候,它未來不會去毀滅人類。我們做的大概都是一些商用的機器人,可以服務於商場、機場、銀行、酒店、展館等,我們造機器人是爲了去幫助人類,拓展人類的一些能力,它更像一個工具,更像在我們身邊跑的一些智能的工具,讓它去幫我們完成一些工作。

  孫丕恕:“數商”未來將超過電商

  “人人使用並受益於數據,人人產生並貢獻數據。”在智能大會上,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表示:數據是智能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整個社會運行的基礎資源,數字經濟時代,在信息基礎平臺之上,行業的壁壘會被從根本上打破。所有的交互、交易和行爲,都會產生相應的數據。未來三年,將形成大規模的“數商”新生態。

  “圍繞數據的採集、共享、交易、應用,將產生大量的創新創業機遇,培育出‘數商’產業,打通數據流通之路。未來5到10年能超過電商的,一定是‘數商’。”孫丕恕說:真正的智能製造,不是高級自動化,而是以數據爲核心的產業融合創新。浪潮作爲“數商”創新創業平臺的提供者,致力於成爲數據流通領域的阿里巴巴,爲數字經濟的發展構建“數商”新生態。

  董明珠:智能創造更美好生活

  “智能時代不是看不見摸不着的,科技產品應解決現實問題,爲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在世界智能大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題爲“智能時代的工業機遇”主題演講中如是說。

  董明珠認爲,智能時代的中國製造,應該改變原來重資產輕技術的狀態。作爲消費者,對專家和科技的希望,就是在研究智能的時候,能不能解決健康、安全等領域的問題,爲大家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比如在汽車運行過程中,如何把發生危險的機率降低到最低程度,讓乘客安全得到保證。

  董明珠談到,智能時代是大數據時代,能支撐時代發展的是人,沒有人才不可能實現,並且人才的培養要涵蓋各種製造的各個環節,不管是基層操作工還是研發人員,都需要重視培養,人才是推動智能發展和進步的根本。(“津雲”—北方網編輯侯靜)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