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呼喚中國智造的『硬脊梁』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鄭津 2018-01-04 15:05:08

內容提要:十九大對中國制造做出了頂層設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實現目標進一步繪出『施工圖』,要推進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高樓萬丈,鋼筋的承重力度是關鍵因素,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制造業由『大』變『強』尤為重要。新時代,需要中國智造成為『硬脊梁』。

  十九大對中國制造做出了頂層設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實現目標進一步繪出『施工圖』,要推進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高樓萬丈,鋼筋的承重力度是關鍵因素,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制造業由『大』變『強』尤為重要。新時代,需要中國智造成為『硬脊梁』。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同時也是各國綜合實力的具體體現。大國博弈,是一場硬仗,制造業是硬實力的核心。在金融危機過後,全球主要經濟體將目光重新聚焦在振興制造業上。《中國制造2025》『1+X』規劃體系全面發布,這標志著中國的制度設計基本完成。美國政府也提出『制造業回流』,期望提振經濟和就業。

  日前,原國家產學研激光技術中心主任左鐵釧教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副部長李金波博士、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龍飛博士和中關村翠湖科技園商會副會長賈紅陽博士在京出席了『新時代·中國智造』圓桌會議,就制造業由『大』變『強』所面臨的挑戰、發展優勢和實現路徑等問題與在場的多位嘉賓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於中國制造行業所面臨的硬性挑戰,李金波博士認為,挑戰可能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質量的挑戰,需要改善行業的監管,加強弘揚工匠精神;二是品牌的挑戰,中國產品在技術、工藝方面已經在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但『就是賣不出好價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品牌建設;三是動力不足,國有企業改革有待深化,創新的主體還需要塑造。

  在『中國制造2025』所體現的發展思路方面,龍飛博士認為,從未來經濟宏觀政策走向來看,在2025年之前,我們要解決的是整個經濟體當中很多核心的環節、關鍵的技術要有實質性的突破。舉一個例子,萬丈高樓,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建樓的鋼筋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強度,要解決是整個工業基礎生產力度的問題,未來政策可能都會向這方向做個傾斜,政策作用點不再是局限於某一個行業、某一個領域,而是要解決全行業存在共性的關鍵性的問題。整個經濟體當中很多核心的環節、關鍵的技術要有實質性的突破這是未來對中國實體經濟的硬性要求。

  在培育世界領先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中國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這個課題上,李金波博士表示,一是先進制造業集群離不開區域創新中心和創新型城市的建設;二是需要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三是工信部、科技部大力推進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這些重大專項力圖從基礎科學裝備制造業核心技術上做一些突破,以這些突破來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四是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發展培育世界領先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過程中,新時代呼喚硬骨頭的企業家。

  在創新環境方面,左鐵釧教授指出,所有創新都需要基礎研究,都需要時間沈淀。國家要創造穩定的創新環境,要以人為本。科技工作者要考慮中國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讓科技創新為人民謀幸福。硬骨頭企業家需要深刻理解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精神,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新融入到企業自主創新中。

  在企業自主創新方面,賈紅陽博士表示,創新是一件很專注的事情,因為專注了纔能夠把它做到專業。目前,不論大公司、小企業,創新意識確實都在提昇。他認為,所有的創新,最本質的還是人。硬骨頭企業家需要無論是在企業內部、社會上還是在國際舞臺上,都要積極主動引領自主創新的文化。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這是一場硬仗,需要我們參與制造業由『大』變『強』的不同主體團結一心,勇往直前,破除一切困難,破繭成蝶。為此,中國需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需要硬脊梁的企業家,需要過硬的創新,需要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需要加快發展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新的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將為推動世界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動力。(張偉)

   原標題:新時代呼喚中國智造的『硬脊梁』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