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七裡海 環保領頭雁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周志強 編輯:劉穎 2018-11-14 07:54:12

內容提要:遠古時代,七裡海還是一片海。雖經滄海桑田,她仍將悠長往事記載在貝殼堤、牡蠣礁的疊層裡。後來,遼闊的水面,茂盛的蘆葦,造就了一方浩渺的舞臺。水中魚蟹、天上飛鳥,有過肆意自在的時光。時空輪轉,大自然的絮語漸漸淹沒於人類的喧囂,七裡海的水面一度被切割、驅趕,曾經每年數十萬游客在這裡穿行,魚藏鳥驚,璞玉蒙塵。

  天津北方網訊:再次走近初冬的七裡海,很安靜。靜到可以聽見風的穿行、蘆葦的碰撞、悠長的鳥鳴。

  遠古時代,七裡海還是一片海。雖經滄海桑田,她仍將悠長往事記載在貝殼堤、牡蠣礁的疊層裡。後來,遼闊的水面,茂盛的蘆葦,造就了一方浩渺的舞臺。水中魚蟹、天上飛鳥,有過肆意自在的時光。時空輪轉,大自然的絮語漸漸淹沒於人類的喧囂,七裡海的水面一度被切割、驅趕,曾經每年數十萬游客在這裡穿行,魚藏鳥驚,璞玉蒙塵。

  改變,在警醒之後。

  李輔清是潘莊鎮東塘坨村人,打小在七裡海邊長大。回憶兒時往事,他的臉上自然地就露出笑。“那時候蘆葦很多,魚也很多,我們天天在水邊上玩。”但是,前些年的七裡海,卻越來越讓人皺眉:蘆葦和水體面積大量減少,還有捕鳥的。有時候抬頭看過去,天空中都找不到飛鳥了。直到這兩年,七裡海又生機勃勃了!

  保護區裡,疾風厲勢的一輪整治,230處違建被全部清理。隨著《七裡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17—2025年)》的出臺,保護修復“十大工程”統籌推進,七裡海生態惡化的趨勢得到根本扭轉。大自然得以休養生息,重新開始煥發生機。

  潘莊鎮副鎮長盧偉原來在七裡海保護區管委會任副主任。提起去年5月以來的拆違攻堅戰,連聲說“不容易”:“以前管委會主要是監督和協作,具體工作主要是各鎮來完成。今年1月我被調到潘莊鎮,感覺更有壓力了。”

  生態治理,必然觸動利益。涉及到養殖業,主要是承包戶的利益受損。一段時間以來,七裡海周邊的一些村集體把水面承包給個人。有的承包戶世世代代靠打魚、養殖為生,禁止養殖,就斷了人家生計。盧偉舉例說,潘莊鎮有一個養殖大戶,承包了2300畝水面。一開始做工作,人家非常抵觸。從今年2月份開始磨了兩個多月,養殖戶纔同意退出。養殖設施全部拆除後,沒長大的魚苗在今年夏天反季節賣出,損失很大。“我們通過各種辦法,一再跟他講形勢,講政策,講大局,最終人家理解了,認可了。當然,我們也按照政策給了撫慰金。但總的來說,能感受到村民們的觀念在變,環保意識普遍增強了。”

  過去多少年,七裡海都是“人進海退”,如今該“完璧歸趙”了。

  今年,李輔清從潘莊中學退休,回到了村裡,老當益壯,“一肩挑”當上了東塘坨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村裡位於核心區的2300多畝土地已於去年完成流轉,正在通過民主程序,穩步推進緩衝區的4346畝耕地流轉工作。關於未來,村民們更關注的是生態移民。

  “我就是這村裡生長的。非常理解,農民都有故土難離的情結。同時,我們也都盼著住進新樓房,過上好日子。”李輔清說,上任以來經常有村民過來打探消息。“有什麼進展我們都第一時間通知到村民。”

  距離東塘坨村5公裡遠,位於濱保高速與津榆公路交口處的潘莊示范鎮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在整個潘莊鎮,這一片紅褐色的6層樓房格外搶眼。 

  走進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忙碌地鋪設瀝水車位、草坪。“項目一期共76棟房屋,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目前已經基本完工,水電氣暖都已連通,正在進行掃尾工作。”項目經理張齊邊走邊向記者介紹。“進屋看看,我們這兒差不多算精裝修了。”隨便走進一個門棟,室內裝修已經基本完成,全屋地面和廚衛牆面都鋪著?亮的瓷磚。從項目封頂跟到現在,張齊對任何細節都不敢怠慢,“交房前,我們還要統一做一遍衛生,讓住戶住著舒心!”

  “等種上樹,完成綠化,就更有模樣了!明年春天能分房。”眼看一期工程接近完成,二期征地進展順利,盧偉稍稍松了口氣。“完成緩衝區的村莊搬遷,必須有安置房作後盾。工程一刻也不能停,要讓搬遷村民盡早看到希望,堅定信心。”

  同樣感到緊迫的還有項目建設方。天津誠通創遠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士?今年8月到任後,天天泡在工地上,國慶節期間也在加班加點。“施工緊要那段時間,我們工地兩班倒,晝夜不停,確保按期完成任務。”

  按照七裡海濕地保護區生態移民規劃,緩衝區5個村將整體搬遷。其中潘莊鎮轄的西塘坨村、東塘坨村遷入潘莊示范鎮,造甲城鎮大王臺村、北淮淀鎮樂善莊、七裡海鎮齊家埠村遷入北淮淀示范鎮。目前,北淮淀示范鎮的前期手續基本辦妥,年底前也將開工。預計2020年年底前,5個村的村民都能搬進示范鎮,住上新樓房。

  屆時,緩衝區也將和核心區一樣,逐步恢復到大自然的“野生”狀態。這裡,將成為天津自然生態保護的“高地”。

  七裡海,這片浩渺的“京津之肺”,將如一頭昂揚的頭雁,與大黃堡、北大港、團泊濕地保護區和於橋水庫水岸濕地一起,組成“生態雁陣”。雙城之間的綠色生態屏障,將是她們最美麗的背景。

  這,也是這座城市留給未來的一份珍貴饋贈。(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