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存量資源不僅包括土地、廠房、設備等有形資產,還包括數據、知識產權這樣的無形資產。本市持續探索差異化存量盤活路徑,今年,市軌道交通集團就利用“蓄電池全生命周期運維數據”招引了國內電池行業頭部企業在本市落地。這也是全國交通領域首例將數據資產“作價入股”的企業創新案例。
音頻:數據資產0715 2分59
津達電源科技公司由天津軌道交通集團及國內蓄電池領域的頭部企業衡陽瑞達及同陽科技合資建立。依托各方的技術優勢,僅半年的時間企業就將新產品研發成型,計劃年內投入市場。公司總經理劉澤楠說:
【錄音:我們的第一個主營業務就是做了叫固態鉛電池的研發和銷售,固態鉛電池叫trt系列,也就是天津地鐵的名字。在商場、地鐵站、銀行醫院他都會有備用電源都會需要這種電池。今年預計是兩千多萬的銷售額。】
與用現金投資入股合作的傳統合資模式不同,這家企業的股東之一——天津軌道交通集團是用“虛擬資產”作為企業的投資股本,也就是將天津地鐵多年累積下的蓄電池運維數據通過合理評估,轉化為資產實際價格後投資新企業,從而推動新產品的研發。天津軌道交通產業發展集團總經理趙歡說:
【錄音:采用數據資產作價入股的方式,它相應的知識產權價值(來)作為(資產)價值直接接入到合資公司裡面。這在國內的軌道交通行業是首例的。我們招引國內蓄電池行業的頭部的民營企業在天津進行合資落戶,將原有的固態鉛電池進行昇級優化,形成了壽命更長、安全性更高的trt系列的固態鉛電池產品。】
用看不見摸不著的“數據信息”當做“真金白銀”參與企業的運營。其中疑問最多的,便是這些數據真的值錢嗎?數據又能給創新企業帶來什麼?對此,趙歡說:
【錄音:我們長達十幾年的蓄電池維護的經驗和維護的數據,蓄電池用了40多個品牌,積累大量的它的故障數據,維修數據,狀態數據,這些數據對我們的新產品進行了相對優化,比如我們采用全固態膠體的電解質,它的腐蝕著火風險就更小了,最後去賦能實體經濟。】
在市交委、市數據局等單位的指導協同下,天津軌道產發集團最終探索出了“數據確權、資產入表”等數據資產入股注冊公司的發展路徑,為國內相關領域政策制定打造了樣本。津達電源科技公司總經理劉澤楠說:
【錄音:價值評估的時候,我們和國資委、數據局做了很深入的溝通,包括國信(國家信息中心下屬服務單位)也一起來研究這個事情。我們最後還是比較穩妥做完評估以後,(軌道交通)就佔控股了52%。】
在盤活數字資產的同時,天津軌道交通企業還聚焦新能源、資源循環等領域,不斷盤活存量,優化產業鏈布局,探索科技創新和產業煥新的深度融合。天津軌道交通集團投資部部長胡耀說:
【錄音:未來,軌道交通集團將繼續圍繞智慧軌道交通、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綠色低碳、資源循環等領域,主動開放軌道交通線路設備,運維開發等應用場景和試驗平臺,與企業共享創新場景資源,構建創新聯合體,共同開闢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廣播新聞部記者肖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