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竇天寶,半生郭德綱。”相聲演員、德雲班主郭德綱從舞臺到書桌,以20年說相聲的功力首次提筆創作長篇小說,並於本月推出醞釀多年的首部長篇小說《相聲演義》,將江湖往事攤開了說明白。這不是一本相聲集,也不是口述回憶錄,而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相聲行業小說,堪稱曲藝知識百科全書。

2007年,德雲社投資拍攝了電視劇《相聲演義》,播出時改名《竇天寶傳奇》。先不說戲的好壞,有趣的是,劇中人的命運走向在日後生活中發生了很多的巧合。熟悉的朋友都愛跟郭德綱開玩笑說,這是一部預言劇。
十幾年過去了,這個故事一直在郭德綱心頭縈繞,“電視劇限於篇幅,很多東西講不透。於是我很想把它寫成長篇小說。工作忙、事情多,直到今天纔把它完成。”

該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書中,軍閥獨子竇天寶,自幼與軍閥幼子梁大元橫行霸道,卻因家庭變故分道揚鑣:父親被殺,家道中落,竇天寶從紈?子弟淪為江湖藝人,但仍不願面對現實,他揮霍家產,癡迷青樓女子冰清與戲子雪夢華,最終一無所有,被忠僕窩囊帶至大興謀生。不料婚配丑女大俊,嚇得他連夜逃回北平,投身天橋說書、唱戲,歷經坎坷。梁大元依舊仗勢欺人、沈溺享樂,竇天寶則在落魄中與評劇藝人十二紅、西河大鼓父女桃兒杏兒、相聲藝人彭忠海等人結緣,逐漸褪去浮華,以纔華和義氣贏得江湖尊重。他天橋撂地、智斗惡霸、對抗行會,甚至因情義卷入權謀紛爭,但過往種種雖然讓他收了脾氣,卻沒把他骨頭變軟。他從天橋賣藝到開設天寶樓,憑借纔華與義氣贏得尊重,最終在九歲紅、小白蛇等人幫助下走出困境。

《相聲演義》是郭德綱書寫的民國江湖畫卷。軍閥少爺竇天寶從揮金如土到天橋賣藝,跌宕人生令人唏噓。書中既有傳統曲藝的煙火氣,又有友情與愛情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底層藝人的掙紮與尊嚴。書中江湖義氣、兒女情長、權謀爭斗交織,既有天橋撂地的煙火氣,又有亂世豪情的蕩氣回腸。郭氏獨有的市井幽默與深刻人性洞察貫穿始終,讀來笑中帶淚,堪稱一部“相聲味”十足的江湖史詩。
郭德綱毫不諱言,小說中的竇天寶,很像自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鬧市賺錢,靜處安身。來如風雨,去似微塵。現在的刀槍不入是因為曾經的萬箭齊發。遇見是福氣,不遇見也是。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能忍、肯熬、並且不對自己管不了的人和事有任何的期待。文爭閣老武爭侯,我只要醒木長衫度春秋。因果何須人動手,英雄不問出處,富貴當思緣由。好了,書擺在這了,謝謝您的支持。”

主人公從萬人追捧的少爺,一夜跌成撂地賣藝的“下九流”。這部小說,寫的是民國江湖的風風雨雨,也是曲藝人命運的悲歡離合。從“下九流”的宿命,到同行間的傾軋與齟齬,從青樓女子,到評戲名角兒,從擂臺生死,到後臺規矩,臺上說的是相聲,臺下活的是人生;臺口一樂,後臺一哭。
小說延續了一貫的郭氏幽默,嬉笑怒罵間讓人捧腹;但字裡行間,卻也有著相聲人最不甘的命運。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在字縫裡全是勁兒。這部小說能讓人笑得前仰後合,也能讓人看到眼圈發紅——因為那是相聲人的路,是與天斗、與地斗、與命斗的路。

不止臺上方寸間,更見家國天下事。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在烽火歲月裡,在軍閥混戰的炮火前,在日本人的槍口下,在最黑暗的時候,一把扇子,一張嘴,相聲人沒有倒下,愣是站出了一身風骨。書中就算是反派的角色,都有一顆抗日的決心。亂世軍閥、日本侵略,誰都不好活,可偏偏有那麼一群人,拿著一張嘴,在炮火邊上蹦躂出一身傲氣。
這也是一本民國曲藝的“江湖全書”。相聲、評書、京韻大鼓、蓮花落、梅花大鼓諸般藝種的門道全在裡頭,更道盡“下九流”藝人的生存法則——拜師收徒的規矩、擂臺斗藝的暗戰、搭班分賬的講究、後臺交情的冷暖、堂會唱戲的內幕……一行行一業業,攤開來給您說個明白。
(記者 仇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