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清晨七點,天剛蒙蒙亮,『番茄紅』青年志願服務隊隊長孫晨光的手機就響了起來。『孫隊長,3號棚的溫控系統又出問題了,電機不轉了,您能不能……』電話那頭,歡坨村種植大戶老張的聲音透著焦急。『張叔別急,我們馬上到!』孫晨光一邊從值班室往外跑一邊給隊友發消息:『緊急任務,3號棚溫控故障,小王准備檢測設備和工具,咱們趕緊去趟歡坨!』這是『番茄紅』青年志願服務隊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工作日常。

2020年5月,天津市東麗區歡坨村舉辦第一屆『西紅柿節』。保電現場,國網天津東麗公司的工作人員注意到一個細節:幾乎每個大棚的卷簾電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問題。一周後,9名電力專業的年輕人穿上紅馬甲,開始了他們的志願服務之旅。全村1200個大棚被劃分為5個網格,每個小組負責固定區域。『現在我們每周三、周六固定下村,每家每戶的電機設備都登記在冊。』隊員王剛展示著他們的服務臺賬,上面詳細記錄著每個大棚的電機設備狀況和維護記錄。
服務的腳步並未止步於設備維修。在一次例行檢修中,村民老李的提問讓隊員們意識到新的責任:『孫隊長,電機是修好了,可我這柿子怎麼老是長不好啊?』這個問題難倒了電力專業的隊員們。但他們沒有退縮,而是開始了新的學習之旅——聯系農科院專家、組織技術培訓、建立實驗大棚,定期組織志願者到村裡幫助農戶取水樣土樣和植株樣品進行化驗,農戶們根據志願者帶回的檢測報告及時調整種植策略。經過兩季的種植試驗,當高壟滴灌技術在全村推廣時,西紅柿平均產量提昇了20%。『這些小伙子真神了!』老李捧著又大又紅的西紅柿,笑得合不攏嘴,『不光會修電機,連種地也一樣在行!』
每年1月和5月兩季是西紅柿成熟收獲的關鍵月份,如何打破傳統售賣模式的『天花板』,這成了『番茄紅』青年志願服務隊的新課題。在帶貨直播間裡,隊員裡佳格正帶著農戶老田進行第15場直播。
『田叔,把那個最大的柿子舉起來給家人們看看!』裡佳格熟練地引導著直播。老田現在已經是個『老主播』了,對著鏡頭侃侃而談:『家人們看這個柿子,皮薄肉厚,沙瓤多汁……』誰能想到半年前,他還是個連智能手機都用不利索的『老古董』呢?服務隊利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幫農戶們打開一條新的銷路,首次開播就賣出了1000多斤。服務隊還幫助農戶建立自己的賬號,目前已經有近三分之一的農戶熟練掌握網絡直播的銷售方式,歡坨西紅柿的品牌也打得更加響亮。
『番茄紅』的活力,在於拓展與創新,他們的服務模式已從歡坨村推廣到了東麗區其他農業特色區域。在胡張莊村葡萄園裡,一場特殊的『驅鳥行動』正在進行。『往左一點,再高一點!』種植戶劉大姐指揮著隊員安裝聲波驅鳥器,『現在生態好了,鳥是多了,可是鳥啄葡萄這事兒可把我害慘了,去年這兩畝地少收上千斤!』隊員小李一邊調試設備一邊解釋:『大姐,這個驅鳥器用的是我們電力線路上的技術,會發出鳥類討厭的聲波,但對它們沒有傷害,驅鳥但不傷鳥。』『真的管用嗎?』劉大姐將信將疑。『您就瞧好吧!』小李自信地說。一個月後,劉大姐給服務隊發來信息:『太神了!那些鳥真的不來了!能不能給我其他棚也裝幾個?』這樣的場景在『番茄紅』的服務中屢見不鮮。隊員們把電力行業的專業技術跨界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電力+』的創新服務。
五年來,這支由國網天津東麗公司青年員工組成的志願服務隊,將自身專業優勢與農業產業特點高度結合,以技術支持、定點幫扶、資源整合、長效富農等多種方式助力歡坨村鄉村產業、生態全面發展,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寫下了動人篇章。在2024年度全國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中,『番茄紅』青年志願服務隊獲評最佳志願服務組織。
如今,在歡坨村的田間地頭,那些活躍的紅馬甲身影已經成為最美麗的風景。他們用專業詮釋責任,用服務傳遞溫暖,用實際行動證明,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
(津雲新聞記者 田巧梅 通訊員 孫玥瑤 孫天樞 韓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