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源沈下去 優質服務在身邊——天津『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觀察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徐楊 編輯:姜雯馨 2025-10-23 07:14:00

內容提要:從國家醫學中心的頂層設計到社區醫院的細微關懷,『十四五』時期,天津深入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織就一張覆蓋全域的健康保障網,讓優質醫療服務觸手可及。

  從國家醫學中心的頂層設計到社區醫院的細微關懷,“十四五”時期,天津深入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織就一張覆蓋全域的健康保障網,讓優質醫療服務觸手可及。

  5年來,天津衛生健康系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82.58歲,全市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和重大傳染病疫情控制持續保持全國最優行列。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天津持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沈和均衡布局的不懈努力。

  通過打造以1個國家醫學中心為引領,5個區域醫學中心為龍頭,9個區域醫療中心、9個專科診療中心和區屬醫院為主體,26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的“15分鍾健康服務圈”,天津正從“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邁進,為百姓提供就近便利、系統連續、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

  頂層設計與基礎夯實 醫療資源均衡布局的新格局

  走進位於西安道70號的天津市胸科醫院和平院區,寬敞明亮的門診大廳、人性化的就診環境,讓前來就醫的患者及家屬倍感舒適。

  這家於2024年1月15日正式啟用的院區,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開放床位436張,更突出“救急、救重”的專科特色。

  “之前的老院雖然離家近看病方便,但病房狹小等問題確實影響了就醫體驗。”家住和平區五大道街道的張女士說,她因家人看病住院對該院新舊對比感觸頗深,新和平院區進到樓內感覺特別通透,就算是多人間的病房也很寬敞,以後在家門口看病更稱心了。

  天津市胸科醫院和平院區的啟用,只是天津優化醫療資源布局的一個縮影。從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水西院區、天津市環湖醫院天塔院區先後開診實現雙院區並行,到“一院三區”的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開啟“三核”驅動,到天津市人民醫院擴建三期工程(D座住院樓)投入使用,再到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天津鵬瑞利醫院落地開診。一批重大項目的竣工並投入使用,正重塑著天津的醫療資源版圖。

  而在靜海區的天津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示范區內,一個更具戰略意義的項目正在崛起,那就是國家醫學中心——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2024年8月,總建築面積達21萬平方米的該建設項目正式納入國家重大項目庫,成為全國首批三個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之一。目前,國際針灸中心樓已完成主體封頂及二次結構施工,二期多學科交叉研究轉化中心、生物樣本及實驗動物中心和高層次人纔培養及國際交流中心已完成封頂,計劃2026年底將全面建成。

  “國家醫學中心建設項目將緊緊圍繞建成醫療高地、科技成果轉化高地、高層次人纔培養高地三大關鍵目標。”該院黨委書記張艷軍表示,該項目將著力打造臨床診療、研發攻關、醫學研究轉化、人纔培養、公共衛生、國際交流合作六大中心,帶動中醫藥多元傳承創新研究。

  這些項目的落子布局,不僅體現了“強基築高、拓面提質”的發展思路,更彰顯了天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從“高峰”聳立向“高原”廣袤延伸的堅定決心。

  “守門人”與數字化 基層醫療服務能級的新提昇

  “居民簽約家庭醫生後,我們會留下手機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值班電話及微信服務號,做到24小時有人回應。”東麗區萬新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師顧君昌的承諾,代表了天津2564支家庭醫生團隊的態度。

  顧君昌所在的金牌家庭醫生團隊,只是天津基層醫療服務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天津全市家庭醫生簽約總人數已達512萬,1047名上級醫院醫師編入團隊,全科、專科醫生共同協作,築牢基層健康網底。

  對和平區新興街道的續阿姨來說,家庭醫生是她的救命恩人。那次,她突然感到胸悶、憋氣,家庭醫生帶著急救設備立即趕到她家,做完心電圖後判斷可能是心梗,迅速聯系上級醫院並護送她就醫。“當時大醫院醫生說我幸好被及時送醫,如果再晚一些就會有生命危險。”她感慨道。

  在河東區向陽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數字科技正為基層醫療賦能。今年10月16日,該中心“呼吸慢病數字療法中心”正式啟動運行,成為河東區首家、天津第三家同類型中心。

  “呼吸慢病數字療法中心”落地“慢阻肺病家庭醫生數字服務包”,將數字療法與家庭醫生團隊服務深度融合,為簽約患者提供AI(人工智能)輔助評估、個性化用藥指導、智能隨訪、康復訓練等一體化服務。

  “這裡承載著三重使命,政策落地的‘轉換器’、基層能力提昇的‘倍增器’、醫防融合的‘連接器’。”該中心副主任曲艷介紹。

  簽約患者趙大爺說:“以前用藥總感覺效果不好,現在有這個監測用藥的智能‘機器人’,錯了馬上就報警。回家之後大夫也可以隨時了解我的用藥情況,心裡特別踏實。”

  9個涉農區每家基層醫療機構打造1支金牌家庭醫生團隊,建設102家社區疼痛門診、154家糖尿病規范化門診,259家增設兒科服務……

  從傳統的人際關懷到現代的數字賦能,天津基層醫療服務正在實施一場深刻的變革,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管慢病、看專病、救急病。

  生命通道與黃金時間 急救體系建設的“天津模式”

  今年9月20日9時22分,天津薊州區漁陽鎮圍坊村,71歲的王大爺因突發胸痛到村衛生室就診。鄉醫李美華立即為他檢查心電圖,並通過“心電一張網”實時上傳數據,同時電話聯系上級胸痛單元。

  上級醫生遠程快速判讀,考慮為“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急救車僅用5分鍾即抵達村衛生室,途中急救人員提前聯系薊州區胸痛中心啟動“綠色通道”,老人最終成功接受介入治療,後續康復出院。

  這場高效的生命接力,展現了天津胸痛中心建設的顯著成效——這張上下聯動的完整救治網絡,創造了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8年總計下降67%的佳績。

  如今,“天津模式”已成為全國胸痛中心體系化建設的重要范本。而其成功的關鍵,在於構建了“胸痛中心—胸痛單元—胸痛救治點”三級協同體系,打通了急性胸痛救治的“最後第一公裡”。

  天津以胸痛中心建設為“小切口”,在院內救治能力大幅提昇的基礎上將工作重點向院前延伸,系統性地“書寫”急救體系建設這篇“大文章”,實現了能級躍昇。

  目前,全市急救站點達206個;急救車總數達512輛,平均2.66萬人口配備一輛急救車;接報至到達現場平均時間在8分鍾以內,急救電話10秒接聽率穩定在100%,“生命通道”更加暢通高效。

  今年國慶節當天,天津市急救中心指揮大廳內,調度員徐蓓僅用不到30秒便完成派車,並通過電話遠程指導家屬進行心肺復蘇,成功將一名在家中突然昏倒的市民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該中心調度員通過電話及視頻指導急救,6天內成功挽救了7名心髒驟停患者的生命。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是一個專業體系的精密運轉——從調度員“第一聲應答”的專業判斷,到車組人員“第一時間抵達救治”的嫻熟技能,再到視頻急救等科技手段帶來的革命性突破。

  天津市急救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通過遠程醫學指導共成功搶救患者144例,同比增長336%;今年上半年遠程醫學指導成功139例,同比提昇148%。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個家庭的完整和幸福得以守護。

  從國家醫學中心的“頂天立地”,到基層醫療的“鋪天蓋地”;從天津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納入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試點、天津南開區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到打造“龍頭機構引領、基層網絡覆蓋、特色服務昇級、政策機制保障”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天津用一張“15分鍾健康服務圈”的藍圖,將優質醫療資源串聯成網。

  這條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的道路上,每一個生命的微笑都是最美的風景。天津衛生健康事業以高質量發展服務高品質生活,讓百姓健康成為現代化津城最溫暖的底色。

  (記者 徐楊)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