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促進對文化多樣性的深層次認識、如何推進傳統社會文化的“活態傳承”及融入當代生活的可能性,從而倡導一種更加健康、良性、儘可能讓所有人受益的社會文化風向,這也許是我們對“富翁徵婚”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4月10日,在全國多家報紙,一則據稱耗資過百萬的徵婚廣告登出。
實際上在此之前,消息靈通人士就已經通過資訊傳播速率最快的網絡BBS獲得相關消息和網友評論,網上道德層面的爭論很激烈。有說是以徵婚爲謀名工具,有說是對女性地位的漠視,有支持,也有贊成的。一個徵婚廣告爲何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和爭議?
一個資產過億的成功男士,在全國各地的重要媒體上,同時登出徵婚廣告,這些關鍵詞累加起來,引起關注是一件自然的事情。這種關注已經使一則廣告變成了一則新聞,甚至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當然,引起爭議的還是廣告文本本身。對“無性經歷”,衆多網友認爲有宣傳封建意識的嫌疑。對“本人資產過億”等提法,也有網友認爲過分突出自己的資產標籤,容易給人造成這樣一種印象:這位身家過億的男士把自己擺在了一種與常人不同、居高臨下的位置上,不符合情感交流以平等爲基礎的原則。
當然,在一個“法無禁止即權利”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追求幸福。富豪們採取什麼方式徵婚是他們的個人權利。但是,如果把這件事放到目前一個很熱的“如何對待富人”的話題背景下,我們就會發現問題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當一個人利用社會政策和公共資源創造積累了鉅額財富時,他相應要承擔起的社會責任感也較常人更爲重大,這應該是一個共識。也就是說,財富在接受法律的合法性考驗的時候,往往也會接受社會倫理道德規範的考驗,過度偏向某一方面都會產生誤導。
當然,“成功人士徵婚”引起爭議本身是一件好事,人們可以發表自己的言論本身就是一個進步。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社會觀念多元化的體徵。也許現在我們關心的不是這件事情本身的結果如何,我們關心的是人們從富翁徵婚這個標本本身能挖掘到什麼東西。
如何促進對文化多樣性的深層次認識、如何推進傳統社會文化的“活態傳承”及融入當代生活的可能性,從而倡導一種更加健康、良性、儘可能讓所有人受益的社會文化風向,這也許是我們對“富翁徵婚”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