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假新聞,瞬間抓住了全國眼球。上海803所研究員周鼎新10月16日海口遇害,被某媒體不負責任地炒作爲,在神舟5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的當天,“參與神舟5號設計的中科院院士”遭劫致死。於是,從案發到告破,周案意外地成爲了衆目睽睽的輿論焦點。
假新聞會不會影響兇案偵破?
假新聞有沒有傷害亡者家屬?
如何評說周鼎新的科研成就?
所幸周案神速告破,昨天周鼎新之子周宇,坦然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假新聞添亂
記者:父親出事的當天,你在哪呢?
周宇:是16日下午3點多吧,父親出事3小時後,我正在四川攀枝花市談業務,海口朋友電話裏聲音都在抖,“你父親不行了,快趕過來……”晴天霹靂,頭天晚上他還樂呵呵跟我通電話呀。
記者:蜀道難,想快不容易吧。
周宇:真要感謝攀枝花的領導,不僅派專車摸黑趕了5小時山路將我直送昆明機場,還預先爲我買下當晚昆明飛海口、飛廣州和廣州飛海口所有航班的機票。在領導和朋友一路接力、護送下,我總算在父親臨終前一小時趕到海口醫院。在中國父親就我一個孩子,能不急嘛,哪想到後來還會有什麼“中科院院士”、“神五設計者”這些假新聞再來添亂!
記者:父親臨終說了什麼嗎?
周宇:瞳孔已經放大了。那個慘呀,頭腫得像個鍋蓋,眼睛雖包着,卻暴突得把紗布也頂了起來,唯一露在外面的鼻樑,打斷了癱向一邊。我堅決不讓姐姐妹妹到海口來,慘不忍睹啊。
記者:那一刻心裏最想是什麼?
周宇:抓兇手!當時心裏亂成了麻,爲什麼只搶走了手機和幾百元錢,卻對更值錢的手錶、項鍊視而不見?爲什麼搶老人下手會這麼重?我對海南警方說,“不查出真兇,他死不瞑目”。
記者:冒昧問一句,這麼快破案,和假新聞引起了轟動有關嗎?
周宇:假新聞是8天后纔出現的,其實在案發的第3天我就聽當地公安負責人說,中央已經下了指示,海南各級公安機關爲此分別成立專案組,限期“非破不可”。
記者:你是否知道破案過程?
周宇:未經證實的有幾個版本,有一種說法是派人打進去,假說父親沒死回去了,想重金贖回被搶的手機,海南警方爲破案下了死力氣。我是早3天猜到破案了,2日我給海南警方打電話,問還要提供什麼線索,他們說,“什麼都不需要了,案情已經取得重大進展。”據說海南警方之所以把新聞發佈會推遲到昨日,是想能等到其餘三個在逃疑犯也全部抓獲。不過我相信,三個在逃疑犯的歸案,只是時間問題。
闢謠,雪上加霜
記者:你最初得知所謂“神五專家”、“中科院士”的假新聞時,有何反應?
周宇:非常意外和震驚。因爲10月16日我父親遇害後,我一直配合當地警方,從未接受過任何採訪。10月24日突然有報道“參與神五設計的中科院院士海口遭劫殺”,這一下全世界都傳開了。第二天我接到朋友的法國長途,說是法國報紙都登出來了。趕緊上網一查,真是難受呵,網上說什麼的都有。
記者:不是開新聞發佈會澄清了嗎?
周宇:雪上加霜。媒體不負責任的假新聞,弄得警方不得不在偵破的關鍵時候,專爲闢謠開新聞發佈會。而且真相也“澄清”得太徹底了———把我父親的姓名、身份證號碼、上海什麼路幾弄幾號的完全家庭住址都一清二楚地上了報端。這下好了,記者天天在我家門口守着,採訪不到我就採訪鄰居,各種版本的傳聞越弄越多。當時我真擔心啊,罪犯一個都沒抓住,找上門來怎麼辦?
記者:你現在想對“假新聞”說些什麼?
周宇:我想說,不管是科學家還是普通人,生命同等珍貴。新聞報道要真實,要有利於破案,這條假新聞爲了達到其所謂的“新聞效果”,引起了全國輿論這麼大的負面反響,不知該怎樣承擔失實責任。
一門心思看神五
記者:你父親是上海航天系統的元老人物了,假新聞說他參與了神舟5號的設計,純屬子虛烏有?
周宇:他的研究和神五不搭界,但你們肯定不知道,他對神五上天的那份關注到了什麼程度!就在遇害前一天,神五上天,他在海南哪兒也沒去,一門心思就坐在電視機前看直播,直到晚上和我通電話,還在說看看看,中國了不起吧,世界第三!我說我夠愛國啦,別老這麼教導我呀,沒想到這就成了我和他的最後一次通話。神五落地後幾小時,父親遇害了。
記者:聽說你父親雖非假新聞所謂的“院士”,但在航天領域功績卓著。
周宇:父親的工作事關國防機密,我是外行更不敢評說。但他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江澤民的親切接見,他的照片多次出現在報紙的頭版上,這是無言的評價。我知道父親是上海第二、三、四、五、七屆的市人大代表,只有在文革的第六屆他沒參加。“四人幫”一粉碎,他馬上被起用,和蘇步青、李國豪等5位科學家一起作爲科技界的代表,成爲上海市革委會的委員。父親畢生志在科學興國,我姐單名一個“熒”字,就是我父親爲了紀念自己研製出新中國第一代X光透視機的熒光屏。後來他到了航天系統,又給我取名“宇”。如今我已45歲了,中國人也飛上“宇宙”了,他卻飛來橫禍地去了。
存款不足600元
記者:父親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周宇:廉潔奉公。臨終了一無長物,僅有的兩個存摺,加起來不到600元。可同事有難處,他會幾百幾千地送,自己七十多歲了,每天到公司,拎着十幾斤重的公文包步行幾公里,就爲了省下打的錢。記得還是很小的時候,有一次走親戚回家,父親說他口袋裏只有一毛錢了,問我們兄妹是買兩張電車票呢,還是買兩根油條?結果4個人一路笑一路吃,從衡山路走到長樂路,這一份溫馨終生難忘。外出必住五星級的我,回到上海卻總願在父親牀邊打地鋪,一聊一晚上,這在上海不多吧。
記者:父親對你的事業有幫襯嗎?
周宇:我在美國開公司,是有不少人慫恿我“找你爸介紹點業務”,我心裏清楚,那是找罵。
記者:他“走”得那麼倉猝,有什麼心願未了?
周宇:最大心願就是他那“寶貝能源”。他退休後8年致力於高效清潔能源的開發,達到了國際先進標準,最近剛通過測評。他原打算將新能源的收益,全部捐獻給希望工程、慈善機構。我今天說出來,就是想告訴公衆一個真實的父親。
昨夜截稿前,周宇來電告知:爲紀念父親他決定牽頭成立“周鼎新科技基金”,家人現已首期認捐十萬元人民幣。周宇表示,基金將委託國內公信機構管理,專門用於科技人才培養、科研項目資助和科學家的急難之需,以此告慰在天之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