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在重慶暗訪發現,該市銅梁縣蒲呂鎮一家未掛任何招牌的企業,將從韓國、日本『引進』的皮革垃圾用石灰石、雙氧水甚至硫酸浸泡後,再熬煮烘烤提煉成黃色晶體狀的『明膠』,而這些未經過任何部門檢驗的產品,最後竟被老板高價賣給一些果凍、糖果、餅乾生產企業和制藥廠家,成為他們產品的主要原料。
泡脹的碎皮從池子中撈出
濃硫酸浸泡皮革碎片
12月17日,記者前往重慶市銅梁縣蒲呂鎮一家未掛任何招牌的企業暗訪。離破舊的廠房很遠,記者就見到成堆的制皮鞋和皮衣留下的下腳料堆放在並不寬敞的馬路兩旁,不時發出陣陣惡臭。
在廠房磚牆外,記者發現40多口大型水泥池,已經泡脹發黑的皮革垃圾將盛有石灰石的池子幾乎填滿,其中還有黃色煙頭及帶血的衛生巾,發出難聞的異味。旁邊20多口塑料桶中盛滿了用於浸泡的濃硫酸,刺鼻的白色酸霧從桶口的縫隙飄出。七八名腳穿水靴的工人捂鼻揮動著已經生鏽的長鐵耙將池子中發脹的惡臭皮革碎塊來回攪拌,以此脫去皮革上各種顏色和重金屬物質。隨後,工人將其轉移到旁邊的池子中漂洗。待這些碎皮稍稍顯出白色後,再由幾名工人用手推車將其運進一牆之隔的廠房裡,放進大鐵鍋中煮熬。
經熬煮後流出的『肥油』
記者正欲推開鏽跡斑斑的大鐵門,引起一名手拿煤鏟的中年男子的警覺。『乾啥子?』男子厲聲質問。『老板讓我來看貨。』在取得該男子信任後,記者被帶進廠房。
在這間數百平方米的破舊廠房中,用於熬煮的4口鐵鍋佔據了大部分面積。兩名工人忙著將已經漂洗過的碎皮通過昇降滑輪放入鐵鍋中央;一名中年女工不停地將塑料桶中具有腐蝕性的雙氧水按比例倒入鍋中,與碎皮連同熬煮,陣陣酸臭彌漫在整個廠房空間,讓人睜不開眼睛。
幾分鍾後,3名身著圍裙的女工擠在鐵鍋旁的一漏斗下,像擠奶一樣,將紗布中黃色透明狀的油性液體擠在紅色塑料盆中。詢問中,一女子不耐煩地稱:『這些是化油,等冷卻後用塑料桶裝上賣給一些攤販炸麻花!』
惡臭下腳料污跡斑斑
不遠處,數十個塑料盆裡裝滿了已經冷卻變白的『化油』。兩小時後,這些被熬煮的碎皮被送入特制的大鍋中提煉『明膠』。一戴草帽的男子操作著粉碎機,將已經烘乾的『明膠』成品用鐵鏟進行分類。記者從他那裡了解到,『顏色好的賣給一些果凍、糖果、餅乾及制藥廠家,當原料用;稍差的則用於其他食品。』當記者欲詢問具體情況時,他則不語。在整個過程中,記者發現沒有任何人對產品質量進行檢驗。
皮革垃圾來自日韓
自稱是老板娘的中年婦女劉永輝稱,他們今年5月纔從璧山河邊鎮搬到蒲呂,僅建造40多個水泥池子就花去了近10萬元。目前除有份《環保測評》外,他們沒辦理其他任何相關合法手續;所用的原材料均是從廣西某私人處以每噸1200元的單價購得,用火車運到永川,然後用汽車運回,數量每次至少在60噸左右。
據劉永輝介紹,這些『皮革垃圾』全是對方從韓國、日本等地『引進』。廠子裡幾個月來所生產的數十噸明膠都銷給了重慶當地和外地一些食品和制藥廠家,主要用於糖果、果凍等食品和藥丸膠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