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目前,天津市在全市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開設了“勞動力資源管理、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社區就業、社會保險、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監察與仲裁”等七個服務窗口。全市社區平臺將工作內容、服務項目全部上牆公示或印發宣傳冊,使羣衆一目瞭然,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勞動保障“一條龍”服務。
就業渠道:幫你“找崗”
根據下崗失業人員的情況,我市把開發社區崗位作爲促進就業的主要渠道。一是建立公益性再就業組織,開發公益性崗位。結合舊樓區改造、社區保潔保綠等實際情況,我市今後三年將陸續開發物業管理、治安協勤、機關後勤服務等九大類公益性崗位。二是根據社區居民家庭服務社會化的需求,創辦社區就業勞動組織,開發靈活就業崗位。發展小飯桌、家庭編織、幼兒託管、養老服務等社區就業勞動組織,使下崗失業人員實現靈活就業。三是利用駐區企業閒置場地資源,與企業聯手建立商貿市場,開發個體經營崗位。四是依託駐區單位,通過開展走訪服務、簽訂協議的方式採集駐區單位空缺崗位。社區平臺幫助落實安置大齡下崗失業人員一次性補貼等政策,提供服務,安置下崗失業人員。
增強職能:幫你“護崗”
目前,我市街道社區主要工作任務是開展就業服務。隨着勞動保障工作重心逐步向社區延伸,要進一步增強社區平臺的勞動保障服務職能。在社會保險方面,社區要逐步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提供服務。在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方面,要進一步完善退休人員信息庫,爲退休人員發放聯繫卡,建設退休人員自我管理的互助服務組織。到2005年,將退休人員檔案全部移交社區,退休人員醫療費用報銷、管理、服務等工作由用人單位向社區剝離,實現管理服務社會化。在依法維權方面,要把目前正在部分社區開展工作試點的勞動保障監察與勞動爭議仲裁延伸到全市各街道社區。在服務手段上,要加快信息網絡建設,到2004年底,市、區、街之間實現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信息聯網,2005年底,將網絡延伸到居委會,爲社會提供“一點登錄、多點查詢、便捷高效”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