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專稿:本網自刊登《天津薊縣北少林重建計劃復出》一文後,社會反響強烈。近日,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北少林寺遺址重建計劃已經完成。據該項目的負責人介紹,北少林寺修復後,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是不可估量的。
 |
| 圖爲北少林寺遺址現貌 |
1.6億元爲北少林寺“重塑金身”
根據規劃,此次重建北少林寺遺址計劃投資1.6億元,對遺址及周邊地區共3平方公里的景區進行修復。據負責此項工程規劃方案的盤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修復北少林寺及周邊景觀的設計方案中,首先考慮了要忠於歷史,避免出現“不倫不類、粗製濫造,建設就等於破壞”的現象,其次也考慮了薊縣旅遊發展的近期要求及長遠規劃,達到薊縣作爲大旅遊區的和諧統一。
據瞭解,北少林寺及周邊景觀恢復工程項目的規劃範圍,包括從石趣園經北少林寺核心區直至谷中盤寺的整條山谷。方案表明,將石趣園停車場改造成佔地30畝大型生態停車場,在石趣園大門口處建設“盤山北少林寺”山門。進入山門,採取“曲徑通幽”的藝術手法,對石趣園的遊覽路重新進行規劃設計。沿遊覽路北行,在性教育基地位置設計爲擴建後的慶成藝術館。將遊覽路西側的靈石山闢爲慶成雕塑園。恢復千尺雪、貞觀遺蹤等景觀,在“八十七神仙卷”巖畫前建設露天劇場,即在神仙卷巖畫前建設矩形舞臺,舞臺前面爲音樂噴泉,下面觀衆座臺。沿着“神仙卷”巖畫西側北行,在水庫以北500米處建設南北走向的古式橋樑1座。在橋北10米,到北少林寺的多寶佛舍利塔西南200米處,按照歷史原貌恢復少林寺。在寺院西北側建設古式橋樑1座。過了橋,向西北延伸到乾隆御路,一直到塔林、谷中盤寺,按歷史原貌恢復寺院及塔林。
遺址修復拯救盤山歷史文化
盤山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和皇家園林文化底蘊。但絕大多數的歷史文化景觀,毀於戰火,只留下了依稀可見的歷史遺蹟。雖然經過20餘年的開發建設,恢復一些寺廟、殿宇,搶救了大量的歷史文物,但要恢復歷史上盤山的盛況,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恢復北少林寺及周邊景觀,就是拯救盤山的歷史文化。
據記載,盤山始於漢,興於唐,極盛於明清。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進山逛景,參禪禮佛的人絡繹不絕。清乾隆年間,盤山得到了大規模的修葺和開發,並修建了大型皇家園林--靜寄山莊。從清末到民國初期,盤山名勝古蹟遭到嚴重破壞,日本侵華時期多次掃蕩盤山,名勝古蹟近於全部毀壞。建國以後,國家和天津市撥款對盤山部分古蹟陸續修復重建,使盤山重現生機。1982年,盤山對國內外旅遊者開放,並以“三盤暮雨”獨特景觀被評爲津門十景之一。1994年,國務院批准盤山風景區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近年來盤山觀光的遊客越來越多,旅遊高峯時日客流量達到2萬人次,成爲薊縣乃至天津市旅遊業的拳頭品牌。
據有關人士介紹,盤山不僅是典型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而且歷史悠久,古蹟甚多,又可與黃崖關長城、清東陵等周邊十幾個景區實現資源共享。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遊事業的發展,盤山歷史遺蹟的恢復和旅遊設施的完善,必將吸引更多的遊人進行觀光、休閒、度假、宗教等旅遊活動,再現盤山昔日盛況。因此,盤山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風景旅遊區。爲了加速旅遊區的深層開發、滿足越來越多的遊人需要,實施恢復北少林寺及周邊景觀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宗教旅遊打造盤山特色經濟圈
近年來,宗教旅遊日益成爲現代旅遊業的一個重要品牌,宗教朝覲、考察旅遊成爲現代國際國內旅遊需求中的主要增長點之一。各地也爭相開發本地宗教旅遊資源,使其成爲當地旅遊拳頭產品之一。如杭州靈隱寺、洛陽白馬寺等都成爲該地重要的旅遊產品。山西豐富的文物古蹟中,五臺山寺廟羣、雲岡石窟、大同上下華嚴寺、太原天龍山石窟、交城玄中寺、芮城永樂宮、恆山懸空寺等都是具有濃厚的宗教特色景觀,經過大力開發,在山西旅遊產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成爲山西旅遊的亮點。
據有關人士介紹,“少林文化”名震寰宇,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本源是佛教。1500年來,少林寺隨着影響的日益擴大,產生了巨大吸引力,不斷煥發出奇光異彩,已經遠遠超越了一個佛教寺院所特有的文化含載,成爲一個包容博大、蘊涵豐富的文化現象。“少林”作爲“武文化”和“禪文化”的統一體,不僅吸引了與日俱增的旅遊者、朝拜者和習武者,而且吸引了社會其他階層的目光。少林文化是在廣泛而多向的交流基礎上形成的,同時又極大的促進了中華文明與世界文化的交流進程。少林文化即將成爲世界文化遺產。盤山北少林寺是現存唯一有史記載的北少林寺,具有少林文化傳承,是少林寺中興的代表。北少林寺傳出的少林武術,是少林武術的組成部分。歷經元代著名的佛道教之爭,明代的軍事武術影響,清代的皇家扶持,衰毀於抗日戰爭,重新恢復意義重大。
據天津市宗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宗教文化是一種歷史文化,特別是其中的寺觀園林建築,神像雕塑、繪畫等歷史遺產,更是當今重要的旅遊資源。宗教旅遊不僅侷限於朝拜求法等活動,而且包括參觀、體味宗教文化,是一種專門層次的旅遊活動。宗教旅遊由於其特殊性,具有客源市場穩定,重遊高的特點,通過宗教活動可以帶動爲其服務的建築業和宗教用品生產以及其他旅遊服務行業,從而實現旅遊業的增長、增加地方收入。盤山歷史上曾有72座寺院,其中北少林寺獨具魅力。恢復少林寺及周邊景觀工程,可以與萬鬆寺、獨樂寺等資源整合出具有薊縣特色的佛教旅遊產品,以適應當今旅遊市場需求。
核心景區拉動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
據盤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03年,盤山共接待中外遊客23.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00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5%和20%,均高於全國同行業和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經預測,到2010年,該景區年接待量有望達到50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超過3000萬元,綜合收入1.5億元,並可直接吸納就業人員170人,增加間接就業人員850人。北少林寺小區建成之後將是盤山的核心景區之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客源優勢明顯。
據介紹,隨着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需求的不斷提高,國內旅遊市場活躍,假日經濟日趨成熟。盤山又位於京、津、唐、承四大旅遊度假帶內,山清水秀、歷史悠久、古蹟衆多,具有強烈的吸引性,是旅遊熱點景區,是中短線遊客觀光的理想之地,是京、津、唐、承地區廣大市民度假的首選之地。此外,世界經濟復甦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期,國際之間經濟往來更趨頻繁,世界看好中國。中國入世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都必將極大地促進中國對外交流、對外貿易的發展,必將帶來巨大的人流,盤山的優勢也更爲明顯。旅遊部門每年成功組織的大型活動,特別是盤山廟會已成爲國際知名品牌,必將吸引大量的外賓來盤山觀光、遊覽或進行宗教活動。(記者/劉雁軍 郭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