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盛頓當地時間8日上午(北京時間8日晚上),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在拒絕之後不得不接受關於『9·11』前後反恐政策的聽證。她會不會繼萊溫斯基之後成為影響總統命運的女人呢?
自從萊溫斯基接受公開質詢的那場轟動全美國的聽證會以來,還沒有哪一場有關華盛頓的電視聽證會被如此多的美國人迫切的期待著。本周四,另一位女人將站在聽證席上面對眾多記者的照相機和攝象機舉起手宣誓,在那一刻這個女人也許在某種程度上與當年同樣站在聽證席上的萊溫斯基沒什麼不同,因為她的證詞同樣具有左右美國總統命運的威力。她就是即將於4月8日公開出席911聽證會的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
賴斯是擔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一重要職位的首位女性,一直以來美國媒體描述她的報道中充斥著大量『卓越』『極富纔華』『無以倫比的智慧』等等這些贊美之詞,她被很多人看作是美國最受人崇拜的女性。然而如今,這個一度被媒體稱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女人,現在卻要出席一場也許將決定她自己和現任總統布什命運的聽證會。
賴斯被迫接受公開質詢
2001年5月,美國加裡福尼亞州共和黨主席肖恩-斯蒂爾曾經對當時剛剛上任的賴斯這樣評論道:『連好萊塢都物色不到象賴斯這麼好的人選,她現在正在逐步成為全美國最受歡迎和最受人崇拜的女性。』的確,賴斯是美國職位最高的女性,四年前,賴斯是第一個被透露給媒體將包括在布什內閣成員中的人選。賴斯的大半生幾乎都被各種耀眼的光環包圍著,無論是時尚雜志還是權威刊物都把她作為了主角,幾乎已經數不清她是多少個雜志的封面人物,種種一切圍繞著她的榮譽鍛造了她幾乎『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然而如今賴斯精彩的人生卻面臨著一場突如其來風暴的侵襲。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僵持後,賴斯於3月30日不得不同意前往美國國會參加911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公開聽證會,接受『9·11』事件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公開質詢。賴斯曾於2月7日就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問題接受了調查委員會部分成員的非公開質詢。此後,賴斯以國會無權要求她作證為由,一直拒絕委員會要她接受公開質詢的要求,招致調查委員會和國會兩黨議員的不滿與批評。
據美國媒體報道,賴斯向調查組作證的時間大約將持續兩個半小時,問題將集中在前克林頓政府官員在『基地』組織威脅問題上向當時接任的包括賴斯在內的白宮官員都說了些什麼,以及賴斯對所得到的信息做出的回應上。『9·11』獨立調查組發言人阿爾·菲爾曾伯格表示『很明顯,她是能夠分享涉及布什政府反恐政策有關事實的一位至關重要的見證人』。而『9·11』獨立調查委員會主席托瑪斯·凱恩在接受采訪時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我們確實非常希望發現到底在新老政府交接過程中,他們各自都知道些什麼以及到底是什麼改變了布什政府的決策,他們對恐怖主義的關注又如何。而在這其中,賴斯作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所起的作用非常關鍵。』
『神聖不可侵犯』的賴斯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最近的兩個星期也許是賴斯職業生涯中面臨的最大挑戰。3月24日,美國白宮前反恐高級顧問理查德·克拉克在『9·11』事件獨立調查委員會作證時,一口咬定布什政府上臺後一直忽視反恐,一心只想打伊拉克,未能有效防范『9·11』事件的發生。克拉克所有指控的焦點都集中在了擔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的賴斯身上。而在他最近出版的暢銷書《針對所有的敵人》中,克拉克更是不惜筆墨對賴斯進行了大量尖銳的批評,他認為身居要職的賴斯根本沒有意識到基地組織對美國國家安全威脅的嚴重性。在書中克拉克甚至提到,當他第一次向賴斯匯報有關基地組織的情況之時,賴斯看上去似乎對基地組織一無所知。『9·11』恐怖襲擊事件對美國人造成的巨大心理衝擊至今難平,因此克拉克的上述言論對於賴斯的巨大殺傷力可想而知。簡而言之,克拉克做了一件以前幾乎沒有人敢質疑的事:質疑賴斯的能力以及詆毀她的專業聲譽。
當年賴斯的纔能不知折服了多少人,小布什開始籌備競選時,賴斯受邀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小布什競選。她於是成為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的小布什最得力的乾將,成為了布什首席外交政策顧問、核戰略講話的主要執筆人。競選活動結束後,小布什自然而然地邀請賴斯留在自己身邊,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他讓她進入了白宮西翼,辦公地點就設在總統橢圓形辦公室正下方的一層。自此賴斯成為了美國第20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也是第一位擔任此職的女性。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創建於杜魯門政府時期。當時,戰後美國復雜的政策需要總統的外交人員和軍隊進行很好地溝通。杜魯門政府執政初期面臨一系列棘手的政策問題。就任總統不久,杜魯門得知美國已造出了原子彈。在是否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問題上,他面臨著痛苦的抉擇。蘇聯已經在好幾個東歐國家建立了軍事統治集團,西歐國家正面臨著金融崩潰和出現戰後飢荒的危險。這些因素和其他因素一起促使杜魯門出臺了1947年國家安全法,其中一條是建立『參謀長和司令』組成的顧問委員會,稱做『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創立幾十年後,其成員已經獲得了『與內閣官員、外交官和將軍匹敵的權力』。作為這些有權力的成員的管理者,而且作為總統最親近的顧問之一,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自然成為了白宮的中心人物。
『作為布什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個重要職位上,賴斯也許是所有美國人中唯一能夠獲得阻止『9·11』恐怖事件爆發信息的人。』《紐約時報》在一篇評論中這樣寫道。作為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可以獲得來自情報、外交政策、國防以及法律事務機構等等這一切共同承擔反恐任務機構的信息。在國家安全問題上,小布什對賴斯相當倚重,無論是處理『9·11』危機、打擊『基地』組織、還是美國先後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用兵,都有她的身影。正因如此,當布什內閣努力為自己辯護時,賴斯發現自己逐漸成為了這場政治風暴的中心。
賴斯的字典裡只有前蘇聯、冷戰、導彈而沒有反恐
不久賴斯要站在聽證席上,面對前白宮反恐安全顧問、自己以前的下屬克拉克提出的各種指控,她需要調動所有的政治智慧纔能應付這一切。然而一些事實卻對賴斯非常不利。到目前為止,賴斯公開發表的各種言論都表明她並沒有給予基地組織恐怖威脅與其他布什面臨的外交政策問題以同樣的重視程度。盡管在『9·11』恐怖襲擊事件前幾個月,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情報顯示基地組織有可能攻擊美國,但是賴斯似乎仍然沒有把反恐『放在心上』。美國一些媒體指出,賴斯在『9·11』恐怖襲擊事件前所有的公開講話都集中在了她所熟悉的正統外交事務政策領域,比如中美、美俄關系以及伊朗和伊拉克對美國造成的威脅等等這些問題上。細心的觀察家發現,賴斯上任後著手處理的這些問題都包含在了2000年1月賴斯在美國《外交事務》刊物上發表的一篇冗長的文章中。那篇文章顯然成為了隨後布什競選的藍圖,而在這個藍圖中對本拉登和他所領導的基地組織對於美國的威脅卻只字未提。
2001年2月,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局長喬治-特內特曾經在美國國會上聲稱,恐怖主義是目前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賴斯對恐怖主義的『冷淡』。就在特內特在國會上發表關於恐怖主義的講話四個月後,2001年6月,賴斯曾向美國外交事務委員會進行了一次題為《目前美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上面臨的主要挑戰》的演講,演講中賴斯始終對恐怖主義只字未提。接下來的一個月,賴斯陪同美國總統布什參加了在意大利熱內亞舉行的世界領導人峰會,而當時很多媒體都刊登了評論認為熱內亞很可能成為基地組織恐怖襲擊的目標。賴斯在接受當地記者采訪時雖然對媒體的這些評論給予了一些關注,但是她卻固執地認為基地組織恐怖襲擊的威脅是在中東,甚至暗示恐怖襲擊的威脅也許並沒有媒體渲染得那麼嚴重。
自從賴斯上任後,在反恐問題上,她一直相當倚重自己的副手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J. Hadley)。對於賴斯來說,這樣做不僅能夠使她回避自己不熟悉的反恐領域,而且也使她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關注於自己熟悉而看重的其他領域,比如她一直擅長的俄羅斯以及歐洲政策問題等等。一位長期與賴斯共事的白宮前高級官員曾經這樣評價剛剛上任後的賴斯:『她非常聰穎,能夠迅速掌握各種新事物,做事井井有條,而且她的自信心非常強。然而從另一角度來看,她私下裡一直在為自己在國際事務上沒有積累一個非常廣的背景而感到苦惱,尤其是在她所不熟悉的領域。她對俄羅斯、對歐洲問題都相當在行,然而僅此而已,問題恰恰出在這裡。』賴斯對於自己在國際事務問題某些領域裡背景的缺乏非常清楚。2000年6月,當時作為小布什競選顧問的賴斯在接受采訪時曾經承認自己『一下子掉入了不熟悉的領域,不得不去理解以前並不在自己研究和擅長領域之外的世界問題。』而在那些她所不熟悉的領域中就包括中東和南亞正在日益猖獗的恐怖組織問題。
布什內閣的一些高層官員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的采訪時曾表示『和很多人一樣,賴斯更多地擔心美國遭受來自朝鮮以及其他被白宮列為「無賴國家」的導彈襲擊,這要遠遠超出對基地組織對美國造成恐怖威脅的擔心。』這也可以從賴斯上任後立即著手進行的幾項改革中看出來。賴斯在2001年上任後立即著手進行了三項改革,但統統與反恐無關,這三項改革包括重新把美國國際事務的關注點放在美國與幾個大國的外交關系上,包括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逐步兌現布什在競選時曾經許諾的國家導彈防御系統的建設以及對國家安全委員會進行內部機構改革。
國家安全一直都是布什今年競選連任的最大賣點,然而據蓋洛普、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及《洛杉磯時報》上周聯合舉行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在反恐問題上對布什的信任度創新低,由原來的65%下降到58%,下降程度將近10個百分點。這一結果無疑增加了將於8日接受公開質詢的賴斯的政治賭注,結果到底如何,很快會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