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建成開館。
這座博物館佔地面積5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主體建築中央爲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圍設兩層展廳。展覽的主題爲“海洋的旋律”,展品有200餘件出土文物及與海洋文化、媽祖文化有關的船舶、建築等復原模型,還有300件圖片,集中展示了古代人類從事海洋文化實踐活動、天津城市的起源、媽祖文化現象、遺址發掘等內容。
博物館前的廣場矗立一通柱式雕像,通柱象徵桅杆,自下向上雕刻着代表元、明、清三個時期不同的海洋圖案。柱的頂端即是媽祖像,雙手輕捧在胸前,雙目遠眺,盼望遠航的人們平安歸來。
據介紹,“媽祖”原名林默,出生於福建莆田,是古代中國東南沿海航海的人家信奉的具有無邊法力、有求必應的海神。
信仰媽祖的習俗,因元代開闢了東南沿海到直沽的漕運而自然地傳到了天津。元政府先後在海河東西兩岸建起了“西廟”、“東廟”,祭祀媽祖。其中“西廟”已於1986年修復重建成目前天津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宮”,成爲與福建湄洲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齊名的中國三大媽祖廟之一。
此次開館的天妃宮博物館是在原“東廟”遺址上建成。“東廟”在經歷了630多年後在20世紀50年代被徹底廢除,大部分建築被改爲他用。1998年,天津市考古工作隊在遺址上進行了發掘,此次博物館展出的元、明、清大殿基址和大量文物就是在這次考古中發掘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