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風一起,上海人吃辣的熱情又將升溫。繼香辣蟹、水煮魚、小龍蝦後,上海辦公樓小白領又流行吃辣味鴨脖子,一袋袋香辣的鴨頸接連不斷地送進寫字樓,頓時香辣味彌散開來,引無數“饞貓”競食之。
業內人士透露,據不完全統計,上海人平均每天要吃掉1000多公斤鴨頸,以500克鴨頸有四根鴨脖子計算,上海人一天就要吃掉8000只鴨子的鴨頸。而去掉鴨頸的鴨胸肉自然“好女不愁嫁”,出口到韓國。
可近日本市開展的熟食滷味大檢查中,衛監人員在上海潤明食品有限公司2004年7月5日生產的散裝鴨頸中,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給好食鴨頸者敲響了警鐘。
那麼香辣鴨頸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倒底還能不能吃?帶着這些疑問,記者隨衛監部進行了明查暗訪,結果情況喜憂參半:一些品牌企業很珍惜自己創下的牌子,像武漢的一家連鎖企業,從原料進倉到加料、烹煮、運送都嚴格把關,當天加工的香辣鴨頸堅持不過夜,銷不完就當天銷燬。但也有不少地下加工攤點,進貨渠道不明,有的把死鴨低價收購來混進去,在廁所旁髒亂差的低矮平房內加工,用洗衣粉來漂白浸泡。在加工、操作、存放中都可能出現疏漏,除了盛器污染、抹布污染等外,操作人員也可能存在人員污染,衛生隱憂較多。
華山醫院傳染科副主任、上海醫學會傳染病寄生蟲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施光峯告訴記者,食用不潔熟食輕則容易發生腸道腹瀉、菌痢,重則可能出現中毒性脫水、休克。在秋季,由於氣候變化大,人體免疫力又低下,食物本身也很容易變質,病毒也比較多,因此應做好預防,警惕腹瀉。
市衛生監督所專家提醒,購買滷類食品應到大商場、大超市,儘可能選擇誠信品牌的包裝食品,千萬不要因貪圖便宜而在集貿市場上買散裝不衛生食品。如果是自己家裏買生禽宰殺的話,則一定要將血管和淋巴清洗乾淨,至於市場上出售的品牌鴨頸,由於去皮比較徹底,無什麼大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