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有關測算,在廣東省高校就讀的大學生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至少需要8000元。目前廣東農村年人均收入4000多元,個別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來自農村和城鎮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要籌措學費面臨極大的困難,貧困新生申請助學貸款要求非常迫切。
今年9月6日召開的廣東省政府高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明確了中央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所作的在還貸日期等方面的重大調整。調整後的助學貸款機制的實施,能夠給高校助學貸款現狀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大學生申請貸款的滿足率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如何解決及時還貸和惡意欠貸的“瓶頸”問題,成爲了各方討論的熱點。“廣東獎學助學工作網”前天的正式開通,拉開了新機制開始運作的序幕。
新舉措:開通“獎學助學工作網”助學貸款網上操作廣東先行
前天下午,廣東省政府副祕書長江海燕、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小魯連同兩位來自高校和銀行的代表在全場的倒數聲中按下手閘,“廣東獎學助學工作網”就此正式開通。對助學貸款的申請、審覈、追貸等程序全程實行網上操作,廣東走出了全國的第一步。
作爲學生代表上臺拉下該網站開通閘槓的柯仰烽,是華南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專業的新生,他對新開通的“獎學助學工作網”充滿了期待。小柯告訴記者,很多同學確實都非常迫切地需要助學貸款的幫助來完成學業,但繁瑣的申請手續與同學們的急切需求構成的巨大矛盾,卻往往讓很多人頭痛不已。過去同學申請助學貸款要跑遍各個部門進行申報、審覈,“現在可以實現在網上申請助學貸款和獎學金,大大地方便了我們申請,也節省很多無謂的資源消耗”。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系的2001級學生凌康福也有着相似的想法:“以前申請助學貸款實在是太麻煩了!”家住湛江的他舉例說,自己身在廣州,在申請助學貸款的時候卻被要求出示原居住地的人口出生證明和收入證明。爲了出具這些證明,有時候自己和家人只能在廣州和湛江兩地來回跑,疲於奔命。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新聞系的2001級學生小張則感覺自己在落實貸款的過程中一直被“牽着鼻子走”,學校在這方面的宣傳解釋也不多。“好不容易申請到了,每次要在很多份借據上簽名,卻從來沒有人告訴我爲什麼同樣的借據要籤六份,感覺自己挺被動的”。
隨着“廣東獎學助學工作網”的開通,康福他們的煩惱將成爲“過去時”。據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小魯介紹,該網站的開通將省卻以往學生申請貸款時要在學校、銀行、原住址所在的各個部門之間來回奔跑的麻煩,在網上實現申請、審覈、發放、追貸的全部流程。
據介紹,想申請貸款的學生可以憑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在網站進行用戶註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用戶”賬號,然後在網上填寫表格進行申報。網絡用戶登陸網站後可以瀏覽各種助學貸款的最新通知、有關的知識查詢和政策法規的讀本。學生可以通過登陸這個網站詳細瞭解有關助學貸款的申請程序和發放流程,擺脫以往“瞎子摸象”式的盲目和被動。
李小魯說:“整個‘助貸’的操作過程比以前更加便捷,同時審覈程序也會更加規範、嚴格。”
新政策:助學貸款機制四大變化重大調整大學生還貸更輕鬆
廣東的新做法,是在中央最近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作出重大調整的基礎上進行的。新出臺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變化:
一是貼息方式變化。改變目前在整個貸款合同期間,對學生貸款利息給予50%財政補貼的做法,實行借款的學生在校期間的貸款利息全部由財政補貼,畢業後全部自付的辦法,借款學生貸款利息還付將從畢業後開始計付。這與廣東省現行政策一致。
二是延長了還貸期限。改變目前自學生畢業之日起即開始償還貸款本金、4年內還清的做法,實行借款學生畢業後視就業情況,在1至2年後開始還貸、6年內還清的做法;學生貸款還本付息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可以一次或分次提前還貸,提前還貸的,經辦銀行要按貸款實際期限計算利息,不得加收除應付利息之外的其他任何費用;對畢業後自願到國家需要的艱苦地區、艱苦行業工作,服務期達到一定年限的借款學生,經批准可以獎學金方式代償其貸款本息,具體辦法將結合學生就業政策另行制訂。
三是建立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按當年貸款發生額的一定比例,由財政和高校各承擔50%,建立專項資金。學校的50%由財政部門按“收支兩條線”返還的學費收入中直接撥給教育部門,教育部門實行專款專用。部委院校由中央財政負責。
四是以招標方式確定高校國家助學貸款經辦銀行。據透露,廣東省助學貸款銀行招標工作正在準備中,一個月內有望落實。
新辦法:建立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學校銀行財政三方共擔風險
據瞭解,近年來隨着廣東省高校擴招和高等教育穩步發展,高校中貧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據統計,廣東省大學生中貧困生在學生總人數中約佔20%,特困生則佔8%-10%左右;截止至今年7月,全省有59所高校開辦了國家助學貸款業務,其中有18所職業類學校,3所民辦學校,有2.63萬學生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然而合同金額3.43億元,實際發放的卻只有2.65億元。另據統計,全省累計助學貸款申請人數滿足率和申請金額滿足率都只有50%左右。
據悉,影響助學貸款發放滿足率的原因主要是銀行自身承擔的風險過大,學生準時還貸率偏低,甚至有部分畢業生惡意欠貸。針對這個現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調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的建立。李小魯介紹說,即按當年貸款發生額的15%,由財政和高校各承擔一半即7.5%的原則建立專項資金。學校的這一半資金由財政部門按“收支兩條線”返還的學費收入中直接撥給教育部門,教育部門實行專款專用。通過專項資金的設立以及“助貸”工作網和銀行信貸系統的對接,將學校、銀行、財政三家聯合在一起,將有效地減低銀行的還貸風險,調動銀行批貸的積極性。李小魯表示,除此之外,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還將對學生畢業檔案進行跟蹤,以減輕銀行追貸的壓力。
李小魯笑說:“只要將來大學生還貸及時,銀行非旦不用擔心收不到錢,而且還會賺到大錢!”
惡意欠貸社會影響惡劣
公安部門參與完善誠信系統
有學者指出:“在影響國家助學貸款健康發展的各種因素中,學生信用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學生有信用,就會降低貸款風險和成本,化解各種矛盾。”據悉,在違約的國內大學生中,大部分人確實是因爲無力償還貸款,他們或者沒有找到工作,或者因爲薪水太低沒錢償還。但高文化水平的大學生惡意欠貸往往會在社會上造成更加惡劣的影響,敗壞了社會的道德風氣,更嚴重的後果是由此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2002年,因違約率高達50%,西安交通大學成爲第一所被銀行叫停助學貸款的高校。這一年,高校被停發貸款成爲全國性的普遍現象,至今全國大部分高校的貧困學生仍無法獲得國家助學貸款。
2003年,國家助學貸款開始進入首批還貸高峯,但全國借貸學生平均違約率接近20%,遠遠超出銀行所能承受的程度。惡意欠貸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銀行運作不暢,從而使新入學的貧困生受到牽連而無緣獲得助學貸款,這對他們很不公平。有人還擔心:惡意欠貸者一旦逃債成功,會對其思想、觀念和人格產生不良影響,以致在今後的日子裏可能實施更惡劣的行爲。
針對此“老大難”問題,李小魯指出,這是由於全社會的誠信網絡沒有完善,目前還缺乏有效的監控手段,加上部分大學生不夠自律,鑽了空子所致。
據瞭解,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大學生畢業後不僅依時返還國家助學貸款,連商業貸款也不需要催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畢業生如果在自己的個人資料中留下曾經惡意欠貸的不良記錄,就可能在自己的一生中都面臨由誠信問題帶來的後果:找不到好工作,出不了國,也沒辦法貸款買車子、房子,甚至面臨身敗名裂的嚴重後果,而且這種“待遇”還將伴隨其終生。“中國引入這種機制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來了。”李小魯說,今年全國和省裏關於高校貧困學生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電視電話會議中,均首次請了公安部門參與進來,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
利用IC卡追貸將成現實
欠錢不還可能失去一生信譽
專家建議,對那些有能力進行高消費卻不還貸的人,要有嚴厲的懲罰和跟蹤制度。這種措施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爲現實。
據介紹,隨着我國公民全面領取第二代智能身份證日子的臨近,利用IC卡身份證建立公民終身信用檔案將成爲追貸的有力手段,加上全國銀行信用系統將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大聯網,惡意欠貸將越來越難。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校方均表示,他們已經建立起了學生信用檔案,借款學生畢業時,必須與經辦銀行辦理還款確認手續後,方可辦理畢業手續,學生的貸款情況也將載入學生個人檔案。
記者還了解到,在新的國家助學貸款機制下,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目前正加快全國個人資信徵詢系統建設,健全銀行風險防範機制,在經辦銀行建立有效的還貸監測系統,對沒有按照協議約定的期限、數額歸還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經辦銀行將對違約貸款金額計收罰息,並將其違約行爲載入金融機構徵信系統,金融機構不再爲其辦理新的貸款和其他授信業務。同時,對連續拖欠貸款超過一年且不與經辦銀行主動聯繫的借款學生,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將在新聞媒體及全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學歷查詢系統網站上公佈名單。
李小魯表示,享受助學貸款的大學生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根據就業情況完成自己的還貸義務,“助學貸款金額不過兩萬多元左右,相信大學生們不會願意用這兩萬多元作爲換取自己一生信譽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