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事船隻拖着長長的油帶 |
 |
| 巨輪正在漏油 |
7日晚上,兩艘外籍集裝箱船在珠江口水面相撞,無人員傷亡,但一船燃油艙破裂,450噸重油漂向大海,在海上形成了一條長9海里的油帶。這是我國船舶碰撞最大的一次溢油事故。目前,油帶已經被圍油欄截住,消油劑和吸油氈已經全部用上以清除油污。由於海上風浪過大,油污清除工作不是特別順利。廣東海事局表示,今後幾天仍將盡力清除油污,確保附近海域清潔。
事件回放兩艘萬噸級集裝箱船碰撞一船被撞出十幾米高大洞
12月7日晚9時35分,兩艘萬噸級集裝箱船在珠江口擔杆島東北約8海里處發生碰撞,兩船受損,但無人員傷亡。交通部南海救助局收到廣東省搜救中心外輪相撞、泄露450噸重油的信息後,立即指派在大鵬灣救助值班的“南海救608”船趕往出事現場,於昨天中午抵達後即投入清理油污。
據“南海救608”船船長林金誠介紹,被撞船左機艙有一個十幾米高的大洞,估計相撞時對方的船頭都插了進去。由於燃油艙被撞破,燃油大量外泄。林船長昨天中午與現場上空的直升機聯繫時得知,直升機看到油帶向南漂移了9海里,寬約200米。林船長介紹“南海救608”船正與“海特151”船共同採用圍油欄截住油污,防止其擴散。同時採用向海上灑消油劑和吸油氈來清除油污。林船長說,下午現場已有6艘清污船,海上涌浪2米高,船舶顛簸不停,給清理油污帶來一定困難。事發地是事故多發海域,廣州香港進出港的船都得經過這裏。南海救助局已派一名副局長趕赴現場指揮清污,“南海救159”船今晚也抵達現場增援。
後果嚴重水面形成約9海里溢油帶燃油艙溢出燃油達450噸
據瞭解,發生碰撞事故的兩艘船均爲外籍大型集裝箱船。一艘是由深圳鹽田駛往新加坡的巴拿馬籍“HVUNDAIADVANCE”輪,船長182米,吃水10.3米,21000總噸,裝載1660個標箱;另一艘是由深圳赤灣駛往上海的德國籍“MSCILONA”輪,船長300米,吃水10.9米,75500總噸,裝載6732個標箱,碰撞後,一個燃油艙破損導致溢油。據現場海事部門的專家介紹,溢油主要是從“MSCILONA”輪尾部油艙溢出,在水面形成了一條約9海里的溢油帶。燃油艙破損溢出燃油約450噸,這是我國船舶碰撞最大的一次溢油事故。
緊急救援清污船直升機齊出動確保溢油不污染海岸
事發後,交通部立即成立了事故處理領導小組,並啓動了《南海溢油應急預案》,組織了以政府力量爲主,社會力量爲輔的清污力量,確保溢油不進入香港水域,確保溢油不污染海岸。所轄事發水域的廣東海事局按照交通部的指示,及時啓動了《廣東海事局溢油應急預案》,組成了以該局汪湘濤局長爲組長的溢油事故應急現場指揮領導小組。旋即,一道道指令發出:
廣東海事局AIS和廣州海事局VTS對事故船進行跟蹤監控,指揮和監管事發水域附近的船舶通航,併發布航行警告;
派出由海事技術人員和防污染專家組織的應急小組立即乘“海巡1516”船前往事發水域;
調遣備有側掛式收油機、PVC充氣式圍油欄和橡膠充氣式圍油欄等設備的“海特151”清污船和“海標32”船即赴事發水域;
聯繫大亞灣環保服務公司的清污船隊做好清污準備,待命;
採用《珠江口海上溢油動態模型》計算溢油擴散和漂移情況,爲有效組織清污提供依據;
通知海事空巡分隊直升機備航,天亮後升空查清溢油和漂移的實際情況。
工作進展被撞船舶已不再溢油對近岸影響相對較小
珠江口是我國近岸海域污染最嚴重的水域之一,其中油品污染是珠江口水域主要污染源。這450噸溢油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擴散和儘快進行回收,將給珠江口水域海洋生態帶來重大損害。溢油事故引起了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副部長指示,調用一切可用力量把損失減到最小。現場指揮領導小組與交通部開通了熱線聯繫。
目前,現場有各種清污船舶8艘,還有1艘正在趕往事發水域。廣東海事局海事空巡隊的直升機也已飛赴事發水域展開工作。
經採取措施,船舶已不再溢油。船舶無沉沒危險,人員無傷亡。值班人員說,溢油海域東北風7到8級,溢油受風影響會向遠海飄移,對近岸的影響會相對較小。
據記者截稿時獲悉,由於天黑,清污工作暫時停止,今天天亮繼續。兩艘事故船隻仍漂泊在事發水域準備接受海事部門的事故調查。
珠江口船舶溢油事故發生率極高
擔任這次溢油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總指揮的廣東海事局汪湘濤局長表示,珠江口水域油類運輸量每年達2000多萬噸,位居全國前列,運輸油品船舶每年近20萬艘次,是我國油品運輸船舶最多的一個水域。因此,珠江口水域船舶溢油事故發生率極高。
針對這些特點,海事部門根據國內外溢油污染的經驗教訓,依據OPRC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營運和防止污染管理規劃(試行)》,加強華南沿海船舶溢油污染的預防,並針對珠江口溢油污染的嚴峻形勢,着力加強抗禦船舶溢油損害的能力建設。《廣東省水運危險品事故應急計劃》經過多次修改將由廣東省政府發佈實施;在全國率先探索和試行的貨油過駁保險制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廣州港南沙溢油應急基地正在籌建中;海空一體溢油應急快速反應系統正在研發中……華南沿海正在築牢抗禦船舶溢油污染的有力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