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收費不能再漲了
“教育成本越高,舉債越高,相當一部分就會轉換到收費上,導致高收費和亂收費。”教育專家楊東平評論說。
《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指出:目前的大學學費比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只增長2.3倍。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200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中,有這樣的描述,“連續數年,多項關於城鄉居民儲蓄的調查中,子女教育費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過養老與住房,這並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統計表明,在全國普通高校中,經濟困難學生約240萬人,佔在校生總數的20%,特別困難學生的比例在5%—10%,人數大概在160萬。
一項社會調查顯示:在北京,有64%的家庭認爲高校學費太高;33%認爲一家供養一個大學生很困難,37%認爲勉強供得起,只有30%的家庭認爲毫無困難。北京的人均收入在全國名列前茅。
在國家發改委2004年上半年價格舉報的六大熱點中,教育亂收費居首位。據教育部的調查,2004年,已查處教育違規收費4.75億元。
進幾年來,教育部門不斷髮文制止學費上漲,並下達了“必殺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問題,首先是要有效治理教育亂收費。
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蔡克勇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表示,“大學收費不能再增加了,否則影響社會的穩定。”
探求破解難題之途
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看來,“政府和社會應該創造條件,逐步把學校的負擔減輕。進程可以是漸進的,但原則是不該學校負起的責任要逐步地不再由學校承擔。”
紀寶成在去年舉辦的大學校長論壇上指出,時下一些學校亂收費還屢禁不止,和教育經費不到位有一定的關係。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提出:要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到20世紀末達到4%。但其後的10多年裏,這個4%的目標從來沒有達到過,1996年一度還跌到了2.44%。
所幸的是,情況正在改觀。據教育部部長賙濟透露,目前中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從5年前的2.45%增加到3.41%,中國在教育經費投入方面的目標是,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使上述比例達到4%。
中國的國情是“窮國辦大教育”,而且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民衆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同優質教育供給不足的矛盾,是現階段教育發展面臨的基本矛盾。這種現狀的解決需要一定時間,而公衆的心情也可以理解。
教育部的思路是,目前,中國教育工作將把有限的資金向農村教育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傾斜;同時推進制度、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力求解決制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爲此,中國已啓動了《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按照計劃要求,中國將在近期內建立起與公共財政體系相適應的教育財政制度,強化各級政府對教育投入的責任,保證教育經費的“3個增長”,即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並使在校學生人均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