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似肯德基“蘇丹紅”事件今後將不再發生,因爲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有了新標準,該體系將生產、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一條龍管理。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正式發佈實施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審覈指南》,昨天,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對全國各直屬檢驗檢疫局、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了培訓。依據此係列標準,一方面,可以加強原料提供方的管理,另一方面,一旦出現問題,也有助於有效地追本溯源,並識別影響範圍,採取應急預案,使危害降到最低。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11日說,填補了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領域、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審覈領域空白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審覈指南》的首要原則,是以消費者食用安全爲關注焦點。
面向各地檢驗檢疫局以及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而舉辦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系列標準宣貫班”上,這位負責人表示,相關食品企業未能從源頭上對生產流通過程進行有效的安全規範管理是發生蘇丹紅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這兩項標準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發佈並已於2004年12月開始正式實施,其首要原則是以消費者食用安全爲關注焦點,要求食品企業對其出廠食品的消費者食用安全狀況進行監視與評價,針對可能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預先建立並在必要時實施相應的預警防範機制和產品召回計劃,並對發生緊急情況時的應急預案以及危害可追溯性記錄系統、產品安全特性檢驗做出了明確規定。
此係列標準主要起草專家、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經津介紹說,這兩項標準要求食品企業在所生產食品的供應商管理、原料採購控制直到銷售的全過程中,對可能被引入、產生或增長的所有生物、化學或物理危害進行識別、預防和控制,並將這些危害防止、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目前我國食品企業普遍認爲“召回”意味着聲譽受損,因此非萬不得已不會實施召回。但李經津在加拿大一家向全北美地區供貨的速凍方便蔬菜工廠卻聽到企業主自豪地介紹說:“我們不斷進行召回演練,現在已經能做到在一個超市發現質量問題後,同一批次的所有貨物在20分鐘之內從全北美撤架。”
“與我國現狀相反,加拿大等國的食品企業認爲,如果食品質量問題首先被政府或消費者發現,從而喪失了企業主動召回的機會,纔是損害企業聲譽和信用的事情。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系列標準目前還屬於推薦性行業標準,不具備強制性,因此我國食品要全面達到安全管理標準還需要所有食品企業的自律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