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歲月永遠無法抹去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痛,這一段歷史將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心中。歲月永遠無法抹去戰爭留下來的物證,它記錄和見證了侵略者的血腥和殘忍。
今天,當你走過天津市的大街小巷時,仍然可以看到許多抗戰遺留的建築,其中有愛國報人劉髯公的故居、吉鴻昌將軍被捕的國民飯店、記錄日軍暴行的萬人坑、川島芳子曾居住過的居所等,這些建築雖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或完好無損或幾經改造,但依然“講述”着曾發生在它們身上的戰爭血淚史。
劉髯公故居:抗日喉舌 座標1河北區建國道66號
|
|
劉髯公故居
|
簡介:愛國報人劉髯公的故居位於河北區的意式風情街,這裏曾被作爲《新天津報》的報館使用。1937年,由於劉髯公拒絕爲日本人出報,遭到日軍的迫害,最終犧牲在這棟意式建築裏。
現狀:解放後被改爲天津市木材公司。
1937年,《新天津報》的創始人劉髯公受到日軍迫害,犧牲在位於意大利租界的公館內。
解放後劉髯公故居被用來開辦天津市木材公司。走進故居大院,能夠感受到文藝復興期間意式建築的風格。木材公司的劉經理告訴記者,整個大院總面積是2330.16平方米,地上建築是樓房兩層,共24個房間,地下室和地上樓房結構一樣,共有12個房間,還有一處後樓。據劉髯公的長孫回憶,當時家族中共有30多口人分住在兩層樓房中,後樓是報館編報的地方,印刷工作則在地下室完成。
據天津檔案館的工作人員介紹,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劉髯公通過《新天津報》
積極宣傳抗日救國。1937年天津淪陷,《新天津報》向天津父老告別,不爲日本所利用。日本侵略者大爲惱火,同年8月3日,日本人趁劉髯公外出救濟災民之際,在解放橋將他逮捕。
劉髯公被捕之後,敵人用酷刑拷打他,他用悲壯高亢的京劇唱腔傾訴他一腔怒火。3個月後,家人及親友多方取保,終將劉髯公接回家中。劉髯公在病榻中只活了5個月,臨終前他再次囑咐家人不要把《新天津報》拱手送給日本人。
現在故居的後樓被作爲居民樓使用,住在裏面的住戶大多都聽長輩講起過劉髯公和報館的故事,並且有的住戶家裏還保存着當年的《新天津報》。
國民飯店:吉鴻昌被捕 座標2和平路金街
|
|
國民飯店
|
簡介:國民飯店是1923年由美國美豐洋行買辦李正卿出資興建的。是當時上流社會人士出入的場所。1933年11月9日愛國將領吉鴻昌在國民飯店的45號房間遇刺被捕。
現狀:現在已經變成了商業用房。
國民飯店1923年落成開業,1933年11月9日愛國將領吉鴻昌在國民飯店的45號房間遇刺被捕。
1930年9月,吉鴻昌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由於吉鴻昌不願打內戰被蔣介石解除兵權,強令其攜眷出國“考察”。1932年1月,吉鴻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戰炮聲中回到祖國後,爲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號,組織武裝抗日。
吉鴻昌1932年成爲中國共產黨的祕密黨員。1933年5月,抗日武裝“察哈爾民衆抗日同盟軍”在張家口建立,吉鴻昌率部隊將日軍驅出察境。蔣介石政府令何應欽指揮16個師與日軍夾擊同盟軍,吉鴻昌率部戰至10月中旬彈盡糧絕而失敗。失敗後,吉鴻昌潛往天津繼續從事抗日活動,祕密印刷《民族戰旗》報宣傳抗日。
1933年11月9日深夜吉鴻昌在國民飯店被捕。蔣介石下令將吉鴻昌於北京“就地正法”。臨刑前,吉鴻昌從容走上刑場,寫下了浩然正氣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國民飯店解放後經歷了幾次大型的改造,現在的國民飯店已經變成了商業用房,後人將永遠記住吉鴻昌。
日軍碉堡:運到成都展出 座標3塘沽區北塘鎮鐵路附近
|
|
日軍碉堡
|
簡介:日軍侵華時在天津曾修建許多碉堡,現在四川省成都建川博物館內就保存着一個從天津運過去的高5米,佔地直徑約有5米,表面有密密麻麻的彈坑的日軍碉堡,它成爲日軍侵華的最好佐證。
現狀:2005年5月7日碉堡從天津運至四川省成都市建川博物館,將於今日展出。
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建川博物館門前,有一個從天津運過去的日軍碉堡。據瞭解,該日本碉堡高5米,佔地直徑約有5米,碉堡壁厚約26釐米,重達30多噸。呈圓形,牆身呈灰色,表面有密密麻麻的彈坑。碉堡四周有4個瞭望口、七八個黑乎乎的射擊孔。
據悉,2004年11月,建川博物館的文物“線人”提供線索,在天津塘沽區北塘鎮鐵路附近發現1938年日軍侵華時修築的碉堡。建川博物館的負責人立即從四川趕到現場查看並與當地有關部門接洽,最後以10萬餘元買下了這座5米高的碉堡。
據有關專家介紹,當年日軍侵華時在天津建了大量的碉堡,且日軍碉堡都有自己的規定尺寸。日軍碉堡中除小型可轉動碉堡是當年日軍軍工廠提前用水泥鋼筋澆鑄好的,從東北用火車將其運進關內外,其餘都是日軍和僞軍逼迫中國老百姓修築的。截止到2003年侵華日軍在天津遺留到現在的碉堡有28座,多數集中在天津以東的鐵路線附近。現在,許多碉堡已經被拆除或壞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