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加油
機首特寫
夜航訓練
這是一次實兵演練,對手是某地空導彈旅和轟炸航空兵師。兩個戰場上的“冤家”碰了頭,導彈旅運用更新了的裝備和新戰法,出其不備地令素有“空中大力神”美稱的轟炸機輸了一次。失敗的教訓使轟炸機航空兵師的戰鬥員們深刻領悟到了未來戰爭中轟炸機的意義:現代高科技戰爭,那種大機羣黑壓壓輪番轟炸的場景不再出現。面對先進的雷達網、地空導彈系統和航空兵攔截的戰場背景,轟炸航空兵必須用新的技術手段解決兩個戰場課題:一是飛得進,二是炸得準。
師長高艾平握着拳頭告訴他的飛行員們:“我們轟炸機不是和平鴿,也不是空中寵物,轟炸沒有第二次,出手就要狠,要出重拳”。
爲了練就空中鐵拳,實現炸得“準”、炸得“狠”的目標,“把訓練場當作戰場”這是他們不斷提高戰鬥力的寶貴經驗,不浪費每個起落,每個飛行日都力求做到“有戰術、有戰法、有假想、有目標”。飛行員們常開玩笑說師長高艾平太“摳門兒”,留給的起飛準備時間太少。高艾平有自己的想法: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各種火力打擊能力都是以秒計算,如果鬆鬆散散,零秒零米便是一句空喊的口號。
空軍軍事訓練大綱要求,師級規模轟炸機羣從接受命令到準備完畢的時間爲X小時。該師戰法研究小組經過認真調查論證,認爲只要科學組訓,提高效率,這個時間完全可以縮短,戰法研究小組和師作戰、訓練等業務部門下到基層,紮紮實實地搞起了訓練改革。他們從飛行準備的4個階段入手,一分鐘一分鐘地往外摳,編寫了新的組訓方法。這一“創新”,換來了訓練改革的累累碩果——師、團級的單位大機羣的出動時間縮短了近10倍。他們對“零米零秒”的追求,已經轉化成轟炸航空兵威懾敵人的突擊作戰能力。在一次次的陸海空三軍聯合演習中,該師近百次的突擊轟炸地面目標,都一次進入一次全中,誤差率爲零。
隨着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夜間空中隱蔽突防攻擊是轟炸機出奇制勝的一個關鍵。海灣戰爭、巴爾幹戰爭中以美國爲首的多國部隊,夜間出動飛機的架次佔總出動量的70%。如果不能夜戰,將喪失戰鬥力和機會。
他們在研究典型戰例時發現,從以色列貝卡谷地的空中壓制,到美軍空襲利比亞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攻擊,誰具備全方位的空防攻擊能力,誰就能掌握未來戰爭的主動權。於是,他們把突破點選在從過去一地飛行訓練轉到確立全方位作戰觀念,在面向未來戰場與立足現有裝備之間尋找接軌處,把所屬師拉到空域生疏、氣象複雜多變的環境中駐訓,並通過在各種遠程機動演練中設置未來空中戰場背景等方法,來提高部隊的攻防能力。他們還注意吸取外軍一些提高部隊快速機動能力的做法,提高轟炸機的快速作戰能力。同時,在全體官兵中開展科技練兵活動,成功地演練出了“夜間突防”、“防電子干擾和反干擾”等新訓法、新戰法,填補了20餘項該型轟炸機的歷史空白。
現在,這個師可以隨時隨地起飛,一次進入一次命中目標,既可以對海上目標實施轟炸,還可以運用先進機載設備進行靜默、盲飛、盲投、盲降。 面對未來,全師官兵信心百倍,“我們握拳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