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記者劉雁軍 攝影馬成):參加天津市委八屆八次全會的濱海新區工委副書記、保稅區管委會主任苟利軍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市委八屆八次全會是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濱海新區發展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立昌書記的重要講話,通篇貫穿了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刻分析了面臨的新形勢,闡述了加快濱海新區建設的重大意義,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主要思路和任務,既有長遠的目標,又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完全符合天津實際,代表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心聲,對我們進一步做好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全會審議了《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意見》,《意見》站在歷史的新高度,從戰略全局出發,提出了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是濱海新區加快發展的重要指導文件。
苟利軍說,“十五”期間,保稅區經濟年均增長30%以上,經濟增長速度、利用外資總量、物流增長速度三項指標居全國保稅區第一,綜合實力和服務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預計今年完成GDP150億元,將比2000年翻兩番半;進出區貨值180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2.8倍;財政收入24億元,比2000年淨增18.7億元。特別是經過多年的創新實踐,保稅區功能和空間不斷拓展,已形成了海港保稅區、空港保稅區、空港加工區、空港物流區和保稅物流園區“三個區域、五種形態”聯動發展的格局,具備了開放區域的多種資源、政策和功能優勢。在新的發展中,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堅持以改革創新促開發建設,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增強產學研資源聚集,提高綜合創新能力,爲新技術、新產品、新企業提供最適宜的發展環境。
苟利軍說,目前,保稅區利用外資已經佔到了全市的四分之一,聚集了中外企業5700多家,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爲全市對外開放的重要區域,在新的發展中,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依託海空兩港,突出保稅特色,壯大優勢產業,增強濱海新區的整體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在海港保稅區,大力引進跨國物流公司,以信息化帶動物流現代化,實現集約化發展,提升現代物流業的層次和水平,建成高水平的現代物流標誌區。在空港加工區的開發中,學習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努力建設生態型現代工業園區,制定“一高三大”的入區門檻,注重對能源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加強環境保護,積極發展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空港加工區和空港物流區都是天津臨空產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建設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和空港保稅物流中心,注意發展航空物流業和會展經濟、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成爲聚集中外企業的科技研發轉化基地,成爲臨空產業的核心聚集區。
苟利軍說,在“老區支持新區,新區帶動老區,新老並舉,共同發展”的基本思路指導下,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外貿出口等指標12年間有了大幅增長,增強了全市的整體競爭力。在新的歷史階段,新區要乘勢而上,按照“一個基地、兩個中心”的目標快速前進,增大經濟總量,幫助老城區改造。同時,支持市區加快建設科技型、都市型工業,集中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和宜居的新城區,實現增加羣衆收入、改善生活環境、提高文化品位“新三件事”的目標。保稅區是濱海新區的重要經濟功能區,要注重發揮自身綜合優勢,一方面爲全市工業東移創造環境,推動企業改組、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另一方面要強化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放大保稅區的政策功能優勢,在招商引資、產業配套、社會服務、人才培訓等方面,與各區縣、各單位協調配合、錯位發展。
苟利軍說,“三北”地區企業在保稅區投資的有1100多家,棉花、羊絨、大豆、番茄、藥材等經過深加工後出口,產品數倍增值,既開拓了農產品市場,又擴大了職工就業,促進了腹地的經濟發展。我們要進一步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增強服務輻射功能,與周邊地區合作共贏。把保稅區的功能優勢與腹地的資源優勢緊密結合,培育“三北”地區連接國際市場的通道,大力發展國際貿易和現代物流兩大產業,進一步擴大以京津冀地區爲重點的物流規模,提高以中西部地區爲重點的進出口總量,帶動周邊地區的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振興。
苟利軍告訴記者,保稅區作爲濱海新區的重要功能區,要以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市委八屆八次全會爲動力,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濱海新區全局定位保稅區的發展,堅持走科技型、外向型、服務型的路子,努力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快更好發展。未來五年,主要經濟指標和吸引投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物流總值突破500億美元,成爲全市發展較快的地區,爲實現天津“三步走”戰略和環渤海區域經濟振興做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