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馬貴覺談終身教育
從8平方米到1萬平方米
記者:天津市的老年人教育已經走過20年,無論是辦學水平和規模,還是參與人數,在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請您爲我們介紹一下天津市老年教育的發展歷程好嗎?
馬貴覺:天津市老年大學成立於1985年4月6日,這也是天津市老年教育的開始。當時主要是爲了實行幹部離退休制度建立。那麼多老同志一退下來,忙了幾十年一清閒了不知道幹什麼。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年教育隨着離退休制度的建立應運而生。那時這所老年大學沒有現在這麼大的教學樓,唯一一間教室還是租的,只有8平方米。後來教室換了五六次,現在的教學面積已經達到1萬平方米,我們的學員也都是從各行各業退下來的老年人。現在就全天津市來講,老年大學有37所,老年學校有66所,學員近4萬人。還有各種老年教育活動,全市共有20多萬老年人蔘加。
記者:老年人對學習的需求是怎樣的?退休後又重新回到教室,這種全新的學習生活,對他們來說意味着什麼呢?
馬貴覺:天津市從1988年開始, 60歲以上的老人就佔到全市人口總數的10%以上,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可是老年人退休了,並不等於只能在家裏買菜做飯看孫子。他們對文化精神的要求比年輕人還要迫切。而這些恰恰是年輕人意識不到的。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爲工作爲家庭爲子女忙碌了一生,退休後才真正有時間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有的老人從來沒有學過英語,到了這裏就從ABC開始學,幾年下來已經可以看英文報紙了。有的老人愛唱歌跳舞彈琴,在這裏他們的才能就能得到充分展現。這種學習不是爲了學歷,不是爲了漲工資,也不是爲了找工作,是一種純粹的學習。它讓退休後的老年人過上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還能交到很多朋友。
記者:國際上流行的教育理念是“終身教育”,這個理念是不是就是我們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新時代的老年人有着什麼樣的需求?
馬貴覺:國際上流行的終身教育理念,在全國應該說也都是非常先進的理念。比如我們這裏有的學員是搞理工的教授,書法畫畫就是他青年時期的夢;有的老人愛唱歌,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學習,我們這裏就提供了專業的老師;不少老人非常迫切的希望能夠上網瞭解國內國際形勢,英語班、計算機班每個學期都是爆滿。他們普遍的心理,是希望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識水平,完善自己。除此之外,還有更加重要的就是老年人在退休之後,往往處於脫離社會的狀態。在老年大學的學習生活幫助他們又重新融入了新的集體,體會到人間真情,跟子女不便說的話在這兒都能說。他們建立了新的人際關係。
記者:您退休後一直從事老年教育工作。這麼多年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馬貴覺:這是一種精神境界,精神的追求,真正的理想。我退休前20多年不騎車子,退休後買了輛自行車騎着上下班,中午就吃老伴給我帶的盒飯。我們這裏的工作人員有司局級退下來的,有處級退下來的,到了這裏每天要打開水做衛生,什麼榮譽都沒有,是全身心的傾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