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歲末年初都是大學畢業生們開始找工作的時節。前幾日有新聞報道,800元月薪的工作徵來大學畢業生。現在又看到一則大學生就業的新聞:2006年,北京市將招聘2000名大學生村官。入選大學生將與鄉鎮政府簽訂爲期3年的合同,平均月薪2500元,連續兩年考覈合格,外地生可解決北京戶口。
這個信息對於馬上畢業走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情。2500元的平均月薪,外地生源可解決北京戶口,這兩個物質條件應該是可以滿足他們對於自己社會位置的定位。關於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有一句不成文的話:“先就業,後擇業。”就是說,大學生在畢業之後,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工作經驗缺乏等因素,決定了他們在就業之初的工作不可能十分符合自己的心意。等有了一定的社會經歷和工作經驗,再考慮選擇一分適合自己的工作。
隨着這種形勢的發展,大學生們也漸漸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心態,努力使自己在心理和業務知識上更加順應社會的需要。有的大學畢業生還將眼光放在了我國西部地區,爲西部地區的發展儘自己的一分力。無論對於大學生還是對於國家而言,這都是好事情。
大學生當村官,不僅可以用自己學到的科學知識來幫助農村地區發展,也在工作中鍛鍊了自己,積累了人生閱歷和工作經驗。新聞裏還提到,在任3年後,大學生可進入人才市場自主擇業,如果被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錄用,在村鎮工作年限計入工齡;如果學生工作滿兩年後報考研究生,入學考試總分加10分,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表現特別優秀者,可推薦免試入學。在考取公務員等方面,也優先錄取。
提供這些優待政策,說明農村地區非常需要像大學生這樣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的人才,他們希望用這些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高級人才,通過高級人才的介入,推動農村事業的發展。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條件,大學生們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形式爲社會做貢獻,爲自己的就業開拓更寬的領域。應該說,這是一件雙贏的事。從合作中大學生找到了自己的社會位置,農村地區也得到了發展,是再好不過的了。(吳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