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從北京發出的首趟進藏列車在經歷了47小時25分鐘的長途跋涉後,於昨晚8點55分順利到達拉薩。全列863名旅客情緒穩定,除一名54歲有心臟病史的女乘客因身體不適在石家莊下車外,途中未出現一例因嚴重高原反應而導致的事故。值得一提的是,青藏鐵路沿途環保措施非常到位,沒有發現任何垃圾,成羣結隊的藏羚羊和野犛牛倒是隨處可見。
三個火車頭同時牽引
昨天早上6點多,首趟進藏的T27次列車到達格爾木,再次更換車頭,把此前的東風11型機車一次性換成了3輛美國通用公司生產的NG2型內燃機。據機車司機介紹,由於格爾木至拉薩段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全程長達1100多公里,外界環境比較惡劣,機車所需馬力巨大,所以爲了確保旅客安全,列車進入格拉段(格爾木至拉薩)後就必須換上美國生產的內燃機,以抵禦唐古拉山海拔高達5000多米的高原缺氧運營環境。
更換機車的同時,在格爾木還新上了一名在青藏線上跑了6年、接受過兩年高原培訓的司機,由他來接替其他兩位司機掌舵安多至拉薩的最後一段路程。
成羣藏羚羊沿途可見
進入可可西里後,透過車窗玻璃,隨處可見一兩公里外成羣結隊的藏羚羊和野犛牛。尤其是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錯那湖畔,長達10餘公里的湖邊散佈着黑白相間的藏羚羊和犛牛。它們背對着列車,埋頭啃着草根,似乎根本未受火車和來往穿梭汽車的打擾。
據鐵道部青藏辦常務副主任朱振升介紹,爲了不影響沿途動物的遷徙,不破壞當地生態,鐵道部特地在青藏鐵路設置了33個動物遷徙通道。此外,爲了保護鐵路沿線的環境,鐵道部規定鐵路沿線不準留下任何垃圾。
哈達青稞酒站臺迎客
昨晚8點55分,經過4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後,T27次北京-拉薩的首發列車準點抵達終點站拉薩站。到站後,乘客和全體機乘務人員受到了拉薩當地200多名大、中、小學生的隆重歡迎。
當列車緩緩停靠在站臺時,車門還沒完全打開,每節車廂門口就圍上了身披綬帶的女學生。車門開啓後,站臺其他接站人員全體鼓掌,學生們依次給每節車廂前幾位下車的乘客獻上潔白的哈達,奉上美味的青稞酒或酥油茶,緊接着一句“歡迎您來拉薩做客!扎西德勒!”讓人感覺旅途的疲憊一掃而光。
據給記者獻哈達的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大一藏族女生索南吉介紹,T27次列車到拉薩之前,拉薩市政府向當地高校徵召了200多名各族志願女生,簡短演練後到站迎接。整個歡迎儀式隆重而簡短,10分鐘後,車上乘客基本下車,學生們隨後乘專車離開站臺。
相關:拉薩喜迎成都旅客
昨晚6點28分,首列T22/23次成都至拉薩旅客列車,經過40多個小時的旅行後,準時抵達拉薩火車站。
在拉薩火車站站臺戴上哈達後,興奮的成都客人走到出站口,又遇到更大的驚喜:主站房前面積近十萬平方米的廣場上,到處是歡迎的笑臉,晚風中飄來陣陣歡快的藏族樂曲。
來自成都的楊小姐被熱情的志願者拉到共青團拉薩市委組織的愛心服務檯前,一杯清冽的雪山礦泉水、3顆VC含片就送到了手邊。“有沒有覺得身體不適?需不需要量量血壓?”志願者們關切地詢問,讓楊小姐與西藏的感情一下子拉得很近。
廣場上還有救護車、醫用氧氣瓶等各種急救裝置,志願者不斷向客人送上西藏各地旅遊景點介紹。來自山南地區旅遊局的藏族姑娘龍宗美朵送上一份本地的旅遊介紹:“歡迎您到西藏,歡迎您到山南!”此時,一曲歡快的犛牛舞在廣場中央跳起,遊客們紛紛圍觀、合影。
在出站口右側,旅客可以看到顯著的公交、出租車、長途汽車乘車站點標識。拉薩火車站距離拉薩市區還有20公里,不過乘車比較便宜:乘公共汽車每人1元,乘中巴車每人兩元,乘出租車則是每車10元。離開火車站後,旅客們就可以隔拉薩河遠遠看到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了。對於他們來說,神祕的高原之旅才“剛剛開始”。
花絮:小孩不知何爲“高原反應”
在北京首趟進藏列車上,不時有旅客發出“我好像有點暈”“我的頭似乎也有點疼”等之類的話語,但該趟列車上兩名最小的旅客———一個兩歲、一個三歲的親姐弟卻不知道什麼是高原反應。一路上,孩子們很平靜,表現和乘坐普通列車時沒什麼兩樣,高興時還在紙上畫小太陽給其他旅客做留念。T27次進藏列車上的隨車醫生表示,由於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是高原反應,所以不會和大人一樣背有心理負擔。他提醒旅客:“乘坐高原列車一定不要大聲吵鬧、跑步前進,但也沒必要老想着頭疼。”
餐車廚師爲記者開小竈
列車4號車廂內,乘客全部是來自北京、天津和石家莊等地的隨車採訪記者。由於記者在列車上必須採訪、寫稿,有時還會因爲沒信號發不出去稿件,往往要熬夜到凌晨一兩點。爲此,餐車上的廚師們特意爲記者們準備了雞蛋麪、蒜苗肉絲、犛牛肉等夜宵,還備有啤酒等飲料,24小時供應飯菜。由於缺氧,廚師們一邊吸氧一邊做飯,非常辛苦。而且,這些菜餚都是按成本價賣給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