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七月二十九日晚,北京歡樂谷系列文化展示活動舉行隆重的開幕式。
據工人日報報道,8月10日,中國投資最大的主題生態樂園———北京歡樂谷在一場瓢潑大雨中結束了優惠活動。歡樂谷高調開業以來,沒有像在深圳那樣受歡迎。因爲北京遊客逛遊樂場的習慣不外乎排長隊、玩設施。而對主題公園這種包涵文化主題、表演、消費等多種內容的遊樂模式,則有些捨本逐末。要學會飽食這道有別於遊樂園的“文化盛宴”不那麼熱衷,還需假以時日。
只有“項目”沒有“主題”
提到歡樂谷人們自然會想起嘉年華。今年,延期三次開業的北京環球嘉年華身陷人氣困局,此後嘉年華慘淡經營,雖然主辦方破天荒地用免費入園來聚斂人氣,可公司統計的日接待量仍徘徊在3000人次不前。而這個數字前兩年則爲兩萬人次。主辦方期待大撈一把的夢想以破滅告終。
主題公園這個產業在中國應該說還比較脆弱。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全國興起了第一輪主題公園熱,共建成2500多座主題公園。專家普遍的共識是,第一輪的主題公園熱普遍存在着一哄而上、重複建設以及倉促上馬等諸多問題。於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旅遊業遭受到第一個主題公園寒潮,大部分紛紛倒下。
第二次主題公園浪潮,外資和民營資本唱起了主角,投資規模和公園的體量比以前都要大,珠三角競爭形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激烈。但同時,遊樂項目的同質化比較嚴重,存在着相對簡單的複製、模仿現象。新建或在建的各類公園,有的還在走傳統遊樂場的路線,有的在走類似歡樂谷這樣的主題樂園道路。
現在部分所謂主題公園,其實只有“項目”沒有“主題”,簡單複製的結果只能是形似而不是神似。現代遊客追求的娛樂模式是,不僅有身體的感官體驗,還要有心靈的精神體驗,獨特的文化是吸引遊客的核心內涵。比如玩過山車,排隊的時候都不應是無聊的等待,而是逐漸經過一圈圈轉輪,體驗一種文化。
“水土不服”漸走下坡路
世界級大型主題公園此時卻在穩步擴張發展。去年9月12日,香港迪斯尼主題公園火爆開業,開園首日即售出16000餘張門票。緊接着,迪斯尼又準備積極開拓大陸市場,最近其行政總裁艾格親口證實正與上海政府磋商在當地興建迪斯尼主題公園。與之相比,廣州本土的主題公園卻似乎步入了“冰川期”。
以飛龍世界、世界大觀和東方樂園爲代表的一批主題公園紛紛關門歇業,就連在北京和上海舉辦時曾引起轟動的環球嘉年華照搬到廣州,結果依然平淡收場。
目前,廣州的主題公園還在正常經營的只有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和長隆夜間動物世界、廣州海洋館等數家。近日,廣州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逾四成受訪者對主題公園仍有興趣,但多數不會遊覽全部的主題公園,對於同一個主題公園的重複參觀率也較低;對於80~150元的主題公園票價,市民雖然認爲這個價格可以接受但仍屬偏貴。多數人遊覽主題公園以放鬆身心爲主要目的,也有人是爲了感受其獨特的文化氣息,因此從這一點上看,主題公園還是較好地完成了其基本使命。
在以高投入、高成本的方式發展了二十年後,國內的主題公園呈現出明顯的生命週期性,很多主題公園年遊客人數在開業頭幾年達到某一峯值後就很難再次超越,並逐漸走下坡路。
中國的主題公園路在何方?準確的主題定位、恰當的園址選擇、獨特的主題創意、靈活的營銷策略或許可以成爲主題公園在國內成功發展的關鍵。只有在追求差異化下推陳出新,才能把整個行業往興旺的方向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