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福壽螺”事件在本市引起不小反響。記者昨天下午、晚上及今天上午深入多個農貿市場和餐飲夜市,尋找福壽螺的“蹤跡”。
本市市場鮮見福壽螺
昨天傍晚,在紅橋區佳園裏農貿市場,記者走訪水產品攤位,沒看到有福壽螺出售。晚八點,在王頂堤豔陽路上,記者採訪一海鮮大排檔,經營者稱,他們也不賣福壽螺。記者在本市多家餐館的菜單上也未發現“生拌螺肉”以及類似的菜品名稱。天津錦繡江南飯店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們半年前曾售過福壽螺,但由於顧客點擊率不高已被淘汰。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天津消費者對福壽螺認可度不高,不像北京廣東那麼流行,他沒有在天津的餐廳見過有生拌福壽螺之類的菜品。
消費者:亂吃東西挺後怕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知是天氣轉涼的原因還是福壽螺事件的影響,在露天排檔用餐者明顯減少。經常在夏季吃大排檔的郭先生表示,聽了福壽螺的事挺後怕的,因爲自己以前也曾吃過。曾酷愛生食各種海鮮甚至牛肉的讀者張先生爲此事緊張了好幾天,他對記者說:“看來許多流行食物和吃法不一定可靠。”
專家:美味雖好,健康更重要
市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心研究員王玉佩表示,雖然本市銷售福壽螺不多見,但並不能因此放鬆警惕。除了福壽螺,很多淡水螺類及海產品都含線蟲病,如吃生醉蟹、生魚片等,染病可能性比較大,螺類、小龍蝦等如果半生不熟,也可能致病。專家提醒:食用水產品時一定要熟透,美味雖好,健康更重要。
福壽螺又叫大瓶螺,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引進,在華南地區迅速繁殖。福壽螺顏色比田螺要淺,個頭更大,肉一般是黃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