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今天是火得一塌糊塗了,這幾天北大中文系一位研究中文信息的碩士研究生寫了有關博客寫作的論文,系裏要我主持他的答辯,原因是我熟悉博客的情況。他的論文寫得很翔實周全,在一個新的領域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其中居然也把我捲入的那場鬧劇寫入了其中,這多少有一點讓我產生了滑稽感。但他的分析還是很有說服力的。他反覆申說的博客的草根性格和私人性特點都很切實。
我想,博客的草根性格並不是說上博客的就只是普通人,而是說人人都通過博客獲得了一個新的平臺和新的可能性。博客的廣泛的參與並不意味着人人都是作家,這和我們許多人都是司機,卻並不意味着我們都是賽車手一樣。其實寫博客就像當年寫信,人人可爲,但寫信只給一個特定對象看,博客假定的讀者卻是公衆。人人可寫,人人可讀,博客取消了過去出版的門檻,讓大家都有了寫的和讀的樂趣。
最近新浪由於名人博客引起大家的關注,還激發了有關博客特性的討論,引發了博客究竟是精英的還是草根的討論。但其實名人博客的好處在於它吸引了人氣,拉動了更多人蔘與,讀名人博客的同時,讓人們介入博客寫作。新浪的策略,事實證明是相當成功的,名人引發了熱潮,使博客變得越來越普及。好像是野無遺賢地將所有各行各業的角色彙集起來,卻引起了更多的人的參與,讓許多人有機會在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一個平臺上展示自己。
接着普通人的博客也開始熱了起來。像Acosta的崛起就是一個好例,此人寫自己的感慨和心情,僅僅由於這些心情可能和許多人的心情息息相通,於是就大火起來。過千萬的點擊率,正是說明了名人的博客其實並不衝擊和壓抑普通人的博客,只要博客的蛋糕做大,博客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它就會給普通人更多的機會。讓大家都在博客上獲得一個平臺來表現和展示自己。而名人也可以通過博客展示自己的不同的側面和不同的情懷。我們通過媒體或者他的專業看到了當然僅僅是一個人的一個側面,但他還有許多側面可以展示給我們。博客的好處就是直截了當的互動性。大家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意見的時候,也可以自由的評論。這種自由評論當然也有某種負面的意義,不過從總體上看,這些機會都比不上正面的展示自己的機會重要和關鍵。如袁立,我們大家只知道她是個會演戲的演員,卻不知道她的公益心,通過博客,她寫下了自己倡議捐書的文字,也獲得了許多真真切切的支持和認同。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就立體化了。博客本身的力量就在於它其實是一個人的性格和思想按照他自己想像的樣子展開。
對於博客的未來,我想還是會向兩極分化。一是圈子會更清晰,現在大家好像是一個大社區,今後會越來越按照興趣、專業和需要化成許許多多小圈子。這些圈子裏的人有共同的愛好或者共同的認同,他們會變得越來越變成一些互相來往的“小衆”。釣魚的、研究計算機和搞唐詩研究的都會有自己的小圈子。他們的話題在外人看來未必有趣,自己卻在其中樂此不疲,找到許多知音。二是會更大衆化。會有越來越多的讓一般的公衆感興趣的公衆化的博客,這個趨勢從A?鄄costa等的點擊率就可以看出來。一個人在博客裏轉悠的時候會有更多的選擇的。
所以我們會有許多小圈子的博客英雄,也會有大衆的博客英雄。他們都會有自己的一片園地。(張頤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