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福建艦『壓水花』意味著什麼?專家給出答案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5-18)
· 雷雨+7級短時大風!局地短時雨強較強!天津最新預警——
· 在長城上奔跑!黃崖關長城國際馬拉松鳴槍開賽
· 《關於進一步支持天開高教科創園高質量發展的若乾政策措施》出臺:天開園政策2.0版 范圍更廣力度更大精准度更高
· 天津新聞 (2024-05-18)
· 天津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力爭2025年全市簽約服務人群達到500萬人
· 全球最酷馬拉松開跑 3000名選手相聚黃崖關長城
· 『天開杯』大學生創新創業人纔與成果展洽交流會舉行
· 全國助殘日 | 高科技助力殘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中國視點的法拉奇:通過走後門採訪鄧小平

http://www.enorth.com.cn  2006-09-21 19:35
 

 

  1993,她應邀到中國社科院演講,場內場外人山人海,一位學意大利語的學生搶到了提問機會:“我不是來問問題的,因爲我一直讀你的書,我已經知道答案了,我到這裏來是爲了感謝你,你教給我兩件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勇氣和自由……請你不要死,我們非常需要你。”

  13年後,她還是死了。

  9月14日,與乳腺癌鬥爭14年後,作家、新聞記者奧莉婭娜·法拉奇在家鄉意大利佛羅倫薩一家小診所去世,享年77歲。去世前4天,法拉奇執意從已經居住10多年的美國紐約回到佛羅倫薩。

  前意大利共產黨領導人、現任意大利總統喬治·納波利塔諾說:“我們失去了一位享譽全球的記者,一位取得了偉大成就的作家,一位在文化戰場上滿腔熱情的領軍人物。”

  《華盛頓郵報》的訃聞說:“面對婦女權利、戰爭中的暴行和荒誕等禁忌話題,她的聲音堅毅果敢。這讓她深受左派讀者的歡迎,尤其是那些像她一樣蔑視權威的人。”

  《紐約時報》的訃聞說:“奧莉阿娜·法拉奇是一個善於解剖權威的採訪者,一個善於打碎偶像卻讓自己成爲偶像的記者。”

  “走後門”採訪鄧小平

  “過去你們到處都是毛澤東畫像,這次我來,只看到3張毛澤東畫像。”

  “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遠保留下去?”

  “中國人民把一切錯誤都歸咎於‘四人幫’,但我聽說中國人說“四人幫”時,伸出的是五個手指。”

  1980年8月21日,法拉奇採訪時任中國副總理的鄧小平,採訪開場提問尖銳和直接,在之後20多年裏,被中國新聞學子奉爲經典。鄧小平在3天內接受同一個記者兩次採訪,更被當作了傳奇。

  “鄧小平之前並不知道法拉奇是誰。”當時外交部高級翻譯施燕華被任命擔任那次採訪的翻譯,她清楚地記得,法拉奇之前曾兩次申請採訪鄧小平,都沒有通過,“她能採訪到鄧小平,是佩爾蒂尼給她走了後門。”

  法拉奇採訪鄧小平的過程也可以寫進新聞教科書,施燕華回憶:1980年,中國剛剛改革開放,法拉奇敏感地認爲鄧小平是中國的核心,雖然此時中國的一把手還是華國鋒。兩次申請採訪鄧小平碰壁之後,法拉奇得知,意大利總統佩爾蒂尼9月要訪問中國,法拉奇的父親跟佩爾蒂尼是朋友,她跟佩爾蒂尼私交也很好,於是央求佩爾蒂尼向鄧小平推薦,理由是爲佩爾蒂尼訪華“做輿論準備”。

  佩爾蒂尼親自給中國大使打電話給法拉奇“擔保”:法拉奇是個嚴肅的記者,對中國非常友好,對中國的改革開放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安排“獨家訪問”。

  鄧小平欣然接受採訪,他並不知道誰是法拉奇,也不知道她的具體問題,他只收到一個粗線條提綱:談談中國的改革開放。

  8月18日,法拉奇一接到採訪邀請,沒敢耽擱就飛到了北京,躲在民族飯店一個小房間裏準備3天后的採訪。民族飯店當時正在改建,部分房間有空調,部分沒有。法拉奇選了沒有空調的房間——因爲沒有外國人住,不會走漏採訪風聲。

  “她採訪鄧小平的時機把握得很好。”施燕華說,法拉奇不僅僅是有備而來,“她的第一個問題是,過去你們到處都是毛澤東畫像,這次我來只看到3張毛澤東像。”

  施燕華不知道鄧小平爲什麼會主動邀請法拉奇一天之後再談一次——即使是在法拉奇將他比作中國的赫魯曉夫之後。她只記得鄧小平對法拉奇的評語:“這個記者的問題很有意思,還是有一定深度的。”

  採訪之後,施燕華被派到民族飯店幫法拉奇整理錄音。在她眼裏,法拉奇不是一個女強人,而是一個“男人”:她穿一身黑衣服,不停地抽菸。錄音整理了1天多時間,“法拉奇不出去吃飯,掏出餅乾,弄點礦泉水就算晚飯了。她問我要不要一起吃,我看了看,餅乾一共就只有兩塊,就跟她說,你還是自己吃吧。”

  “每一句話她都要問,有的時候聽不清楚,她就問我,因爲小平同志邊回答問題邊思考時喜歡用個口頭語,就是‘這個這個’,用四川話說,我沒有翻。法拉奇就問我,她說多次聽他說‘這個這個’,是什麼意思啊,我說沒有什麼意思,這是一種口頭禪。她說那很好,我一定要把它寫進去。”施燕華回憶道。

  包括“這個這個”在內的5227字鄧小平訪談第一部分,發表在1980年8月31日《華盛頓郵報》社論專欄版——美國報業的規矩,由於人物訪談只呈現了單方的聲音,不能算作“新聞”,而是“評論”的一種形式,如果沒有其他各方的聲音,只能發表在評論類版面。第二天,鄧小平訪談的第二部分4991字,與另一篇關於中國金融政策改革的新聞報道組合成專題,發表在《華盛頓郵報》頭版。

  被新聞界借去的作家

  “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一方面公開反對美國,一方面也希望通過某種渠道,向全世界表達他的聲音。他覺得法拉奇是個合適對象,就像不久前內賈德接受華萊士採訪一樣。兩人都是採訪見長,都是採訪尖銳、刻薄,讓人有被燒烤的感覺,反而能吸引領導人,也能吸引讀者。”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展江以法拉奇和華萊士爲例,說明歐洲與美國新聞風格的不同,“華萊士是一個美國記者,頂多提問尖銳,一般不發表意見,歐洲記者新聞和意見往往是交織在一起,法拉奇就會把自己的觀點加入其中。”

  法拉奇去世後,《紐約時報》刊發的訃聞只佔了“訃聞”版不到三分之一的空間。按照《紐約時報》訃聞的通常規格,這意味着法拉奇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個優秀的專業人士,而不像那些對一個行業、一個國家或國際產生巨大影響的人一樣,能佔據幾乎整個“訃聞”版。

  “美國新聞工作者避免作價值判斷,歐洲新聞工作者有很深的文學底子,意見是夾雜在報道里面的。”展江認爲:在歐洲,報道和言論很難區分,特別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被稱爲“評論取向的新聞業”,跟美國“以信息爲取向的新聞業”很不一樣。

  “在美國,法拉奇充其量是一個意大利知名記者,而對1980年代中期中國做新聞的人來說,法拉奇是一個楷模。 ”展江認爲,中國人瞭解法拉奇絕對勝過美國人,中國人對法拉奇的重視,僅次於意大利人:兩次採訪鄧小平,讓法拉奇在中國家喻戶曉;她的採訪被選入了《鄧小平文選》,意味着她的採訪得到了官方認可;法拉奇的《風雲人物採訪記》旋即被翻譯成了中文,又擴大和延續了中國對法拉奇的瞭解。

  “如果說法拉奇站在珠穆朗瑪峯,我們充其量就是到了拉薩。她是一代宗師,是不可逾越的高峯。”央視《面對面》的節目主持人王志毫不吝嗇對法拉奇的讚美和敬仰。

  王志和其他同齡人一樣,在學生時代讀到了法拉奇的這本《風雲人物採訪記》——直到現在,很多做深度訪談的記者在採訪之前,都會把這本書當成幸運符拿出來翻翻。“華萊士能採訪到江澤民,可以跟內賈德面對面,要採訪首腦是容易的,不容易的是用什麼立場來採訪,華萊士總歸是在代表美國,而法拉奇是獨立的。”王志特別強調法拉奇的獨立——法拉奇在記者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裏,是一名自由記者,爲不同的媒體撰稿,但不從屬於任何一家媒體或機構。

  對王志來說,自己的問題不是“不能成爲法拉奇”,而是“不可能成爲法拉奇”:“我不可能是獨立的,跟法拉奇所處的時代不同,所代表的媒體功能不同。作爲一箇中國人,第一次看她採訪鄧小平,她問出的第一個問題讓人記憶猶新。她是一個外國人。中國記者有幾個能有這樣的採訪機會——坐在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面前,與他談論改革的風雲,探討他的內心?”

  “喜歡她的人,她是愛憎分明;不喜歡她的人,按照美國傳統觀念會問,你是在報道事實還是發表意見?但對她這種以名作家身份來當記者,大多數人也沒有要求她特別客觀。”展江說。

  法拉奇自己更珍視的是自己的作家身份,“傑克·倫敦和海明威,都是被新聞界借去的作家。”她生前曾這樣表示。

  男子漢與不會出生的孩子

  作家法拉奇一生出版了3本小說,其中兩本與一個男人有關。

  1973年,43歲的法拉奇去採訪37歲的希臘抵抗運動的英雄、詩人亞歷山大·帕納古里斯。納帕古里斯是一個法拉奇迷,在監獄中曾以絕食爲手段,爭取閱讀法拉奇著作的權利。兩人一見鍾情,法拉奇懷孕了,孩子的父親並沒有給她更多的愛撫,只是在電話裏簡潔地提議,以AA制的方式分擔墮胎的費用。

  “當時的墮胎藥並不是馬上見效,法拉奇吃了醫生開的墮胎藥,感覺到胎兒的反應。不到一個星期之後,法拉奇後悔了,希望醫生保住孩子,已經來不及了。”毛喻原所說的,就是法拉奇和帕納古里斯一人一半錢打掉的孩子。幾年之後,法拉奇爲這個從未出世的孩子寫了一本書:《給一個不會出生的孩子的信》,出版於1975年。毛喻原正是這本書的中文譯者。

  毛喻原目前的正職是做投資的,他在1980年代初看到了法拉奇的《男子漢》,“剛看到第一個自然段就被吸引了”。《男子漢》是寫給墮掉孩子的父親帕納古里斯的——帕納古里斯1976年死於車禍,法拉奇終身未嫁。

  《男子漢》是中國出版的第一本法拉奇著作。這本出版於1979年的紀實小說兩年內在意大利賣出了150萬冊。它的中國版被翻譯爲《人》,1982年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定價1.55元。譯後記中說:“全書結構緊湊、嚴謹,語言簡練。然而書中所宣揚的無政府主義和絕對自由等觀點,中國讀者當能鑑別。”

  當時,該書在中國先後出了四五個版本,毛喻原讀的是外研社的版本,“從此,我就喜歡上了法拉奇及法拉奇的所有作品。”

  1989年,毛喻原在一個朋友家裏看到了《給一個不會出生的孩子的信》的英文版,發現是法拉奇的小說,簡直愛不釋手,“如果說《男子漢》或者《風雲人物採訪記》顯示了法拉奇頗具男子漢氣概的話,《信》充分展示了她細膩、兒女情長的另一面。”書只有一本,毛喻原跑了很多地方,將整本書複印下來,邊看邊翻譯成了中文。譯得很快,兩三個月就完成了,在朋友圈子裏流傳,一家出版社找到他,希望能出版,毛喻原滿心歡喜答應下來,但是直到2002年,海南出版社纔出版了毛喻原翻譯的這本書。

  2002年底,一個朋友告訴毛喻原,法拉奇出了一本新書。出於對法拉奇的熱愛,毛喻原託美國朋友給他快遞迴了一本。“充滿激情、爲西方文化辯護、猛烈抨擊伊斯蘭文化。”——這本書名叫《憤怒與自豪》。法拉奇在“9·11”之後,用了兩星期寫出長文《憤怒與自豪》,意大利《晚郵報》用了四又四分之一個版全文刊登了該文,報紙在4小時內賣出了50萬份,一年後又擴充成一本書出版。《憤怒與自豪》的文章和書引起了世界範圍的爭議,法拉奇先後因此書在法國、瑞士和意大利成爲被告。

  毛喻原照例把書翻譯了出來,自己掏了六七千元,印了100本,在朋友圈子裏傳播。

  毛喻原和出版社都試圖聯繫法拉奇,但沒有人能聯繫上。

  法拉奇在中國最著名的作品當然是《風雲人物採訪記》及其“續集”。這兩本小冊子選譯自法拉奇的《採訪歷史》,分別出版於1983年和1985年,先後印發了數十萬冊。1988年,新華出版社推出了“全譯本”。

  2000年新華出版社推出的《女人與神話》只印了5000冊。這本未經法拉奇授權的法拉奇傳記英文原版,只收有惟一一張法拉奇圖片,是鄧小平接見法拉奇。拍攝者是新華社的攝影記者。

稿源 南方新聞網-南方週末 編輯 張志怡
紀念長征勝利:鄧小平披露紅軍的“真正優勢”   06-09-13
鄧小平同志的“不爭論”方針   06-08-16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新股申購:山東如意(002193) 武漢凡谷(002194)
新股中籤:中國中鐵首發A股網上發行中籤結果
張道達:老法師看盤 等待決定性一刻(11月26日)
天津新20項重大工業項目陸續啓動 總投資1088億
天津福利彩票雙色球全國開獎公告第2007138期
續談雅帥 歐洲選外援 泰達加速新賽季準備工作
盧彥何楊吳澤上榜 泰達一線隊掛牌名單增至七人
易建聯"撿"1個籃板保證勝小牛 贏回小K教練信任
火箭狂勝掘金止住連敗 姚麥發威祕訣賽前"密談"
世預賽20強抽籤揭曉 中國不幸進入“死亡之組”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考古專家“破獲”7000年前少女遇害案
“中國第一幅月圖”完美亮相(圖)
月球“玉照”將公佈 中國航天測控獲四大突破
受詛咒寶石在英國展出 歷任主人連遭噩運(圖)
科學家揭開雄性進化更快之謎:遺傳方式簡單
蔡少芬陳法蓉買傢俱築愛巢 斷背戀情曝光(組圖)
《南京!南京!》劇照曝光 女主角秦嵐自嘆賠錢
小S再產一女 小Lily像極了小S小時候
亂彈《色,戒》——無人不冤 無情不孽
小S生完嘴饞 黑人范瑋琪帶甜甜圈探望(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