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征不僅改變了所有親歷者的命運,更成爲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的日子裏,記者採訪了市文化局離休幹部、曾親歷過長征的徐荷蓮老人。
現年84歲徐荷蓮老人11歲時便參加了革命。翻雪山、過草地時才十三歲。她告訴記者,1922年農曆八月十五,自己出生在四川省通江縣回龍鄉一個貧苦家庭,出生後不久,母親就去世了。全家人靠父親給人打竈燒瓦爲生,沒過幾年,父親也去世了。三個哥哥沒有能力照顧這個小妹妹,於是經人介紹,徐荷蓮跟隨一對姓易的老夫婦生活。1933年,易家老爺爺去世了,徐荷蓮的生活再一次沒有了着落。
這時,紅軍來到她的家鄉,打土豪、分田地,窮人的日子有希望了。11歲的徐荷蓮知道了紅軍是救窮苦人於危難的隊伍,就到鄉蘇維埃政府要求參軍,鄉里的幹部讓她填表,可她連個名字都沒有。此時正值初夏,鄉政府外面的池塘上,滿池的荷花怒放,迷人雙眼。“多麼好看的荷花呀,你就叫徐荷蓮吧。”
徐荷蓮參軍後,由於年紀小,被分配到宣傳隊劇團做演員,先是隨部隊在通江、巴州、王坪一帶戰鬥,1935年3月,跟隨部隊開始長征。那年,徐荷蓮只有13歲。“只記得最難走的是草地和雪山。”徐荷蓮說,“過草地時,穿着草鞋,大部分草地都有水,腳踩下去軟軟的,兩隻腳一天到晚都被泥水浸溼着,只有睡覺時才能擦乾。一天走下來非常疲勞,卻不能躺下來睡覺,只能姐妹們互相靠在一起坐着睡。”她當時最大的願望是,草地上如果有一棵和家鄉一樣的大樹,大家圍靠着樹睡就更美了。
徐荷蓮跟隨部隊三過草地,兩爬雪山,經受了艱苦的鍛鍊。她說,“除了自然環境艱苦,還有敵人武力圍追堵截和地方土匪的打劫偷襲。”每遇敵機轟炸,大家就立刻隱蔽起來。在過草地的時候,有一次土匪放排子槍,子彈從徐荷蓮左腿外側擦過,頓時鮮血直流。至今,徐荷蓮的腿上還留有一塊傷疤。當時,簡單包紮了一下,她就在戰友的攙扶下繼續行軍了。不幸的是一顆子彈打中了身後的戰友,那個比她年齡略大的紅軍女戰士永遠留在了草地裏。還有一次,剛剛走出草地爬山路,遇到一個陡坡,大家互相幫扶着過,徐荷蓮剛過去,陡坡上方的破窯洞就坍塌了,落下的土方砸死了後面的戰友。大家想辦法釘了一個木匣,含淚把她安葬在了一孔廢棄的窯洞裏。惡劣的自然條件、艱難的行軍路程,並沒有讓紅軍戰士們感到艱苦,隊伍充滿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次在行軍中下起了大冰雹,雹子砸在身上很疼,司務長就風趣地鼓勵大家說:“同志們加油啊,晚上我請你們吃元宵。”大家都笑起來,和司務長開起了玩笑。政委也經常給大家鼓勁兒,說我們現在苦一點,將來我們就要吃十大碗飯,過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好日子……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徐荷蓮也跟隨部隊到達陝北延長縣。她在那裏學習文化、接受革命教育。徐荷蓮從此才認識並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並逐步認清了中國革命的形勢,更加堅定了跟着黨幹革命的信念。1937年,她到達延安,經組織分配,先後在抗戰劇團當過演員,在抗屬學校當過青年幹事,在教育廳印刷所當過工人,在光華製藥廠當過保管員,在延安幹部休養所和邊區醫院當過護士,後又調到延安學生療養院當護士長……
如今的徐荷蓮,在家中安享着晚年,平靜而幸福的生活並沒有消磨她對長征歲月的記憶。她說,長征改變了我的命運,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段歲月。我願意把自己的經歷告訴後輩們,讓他們知道,今天的一切,是前輩們用血換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