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不再新鮮的網絡購物正不斷受到消費者和媒體的質疑,很多商品價格雖低但質量差,展示的品種雖全但無貨源保證,人們在網購時也變得小心翼翼。其實不光買家對商品質量很難把握,在淘寶網開店的小伊也表示,強大的競爭下作爲賣家在網上開店也越來越困難,作爲買賣雙方都不易。
質量難保障買家很迷茫
網購的樂趣就是足不出戶卻將天下商品一“網”打盡。但有人樂此不疲,有人卻叫苦不迭,便利的背後隱藏着狡詐和欺騙。記者在易趣網上輸入了“三星手機E878”字樣立即出現了700多件商品,所在地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價格也是千差萬別,最貴的2780元,最便宜的才1500元,而市面上的正品卻要將近4000元。一名利用店面賣水貨手機的店主曾透露,很多網上賣家都是在他那裏拿貨的,有的甚至賣的是翻新舊貨,所以價格才如此低廉。“購齡”三年的馬小姐表示,買本書買個DVD電影還可以,可是要買數碼產品、化妝品、衣服等就馬虎不得了,價格太便宜的要當心,來路不明的要當心,質量沒保障的還要當心,光看賣家信用度都不行了,一部分也是假的。有的商品聲稱是外國帶來的,有的聲稱是特殊渠道引進的,真搞得買家一頭霧水,無法判斷。
小店難維持賣家也受傷
有媒體曾報道一位賣家在某網拍出一臺二手筆記本電腦,九成新的商品在買家的軟磨硬泡下以六折價格忍痛割愛,三天後收到該網站買家已匯款的信息,他在沒有核實賬戶的情況下立即把電腦快遞了過去,可是至今也沒有接到買家的匯款。原來是買家僞造了網站“匯款已收到”的通知,利用賣家完全信任網站的心理,不花一分錢得到了電腦。去年淘寶也出現了數起賣家網上被盜事件,賬戶裏的錢通過“網上轉賬”功能被異地劃撥,原因是賣家電腦不慎中了“寶寶”病毒,黑客可通過此病毒盜取用戶的賬戶和密碼,很多賣家爲此遭受經濟損失。當然最普遍的還是像小伊這樣的賣家,他表示剛開店的時候沒有信譽度,由於網上競爭越來越激烈,只能靠壓價、競拍、送禮物等方式經營,結果不但沒賺到錢反倒賠了幾百元。其次買家拍完不買的情況也很普遍,還有的同行賣家惡意在自己店面投訴,使得信譽度下降。另外開店的賣家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低,自己的商品雖然質量不錯,但由於抵不住僞劣品低價的競爭,還要付給網站一部分的費用,所以很難支撐。
不難看出,在網購的過程中看似是賣家買家的相互獲利,其實雙方都漸漸成了受害者。在目前電子商務一味放開而缺少管理的現狀下,購物網站成了主要管理方,當然也成了唯一低風險的一方。在網購快速發展的今天,無論是購物網站還是負責網購安全的部門都應多加思考,將網絡銷售體系變得更完善,交易過程變得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