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在回答美國記者有關中國互聯網管理問題的提問時,引用了蕭伯納的一句話:自由意味着責任。
近期網上正在熱烈爭鳴的“博客實名制”,爭鳴的焦點始終不離對“自由”的理解和闡述。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無疑給我們的思想交流和話語表述提供了開放的平臺,這是科技帶來的社會文明的進步。然而,從來就沒有絕對的自由。享受“網上自由”的同時,萬不能忘記“自由”的責任,不能用所謂的“自由”挑戰社會道德底線。
“惡搞”等於自由嗎?
10月19日,中國互聯網協會行業自律工作委員會祕書長楊君佐透露他們正在研究博客實名制的方案,由此引發網上辯論。贊成者說,採取博客實名制,可以規範這項新生事物的管理和發展,減少博客世界裏的惡搞、色情、侵權等事件的發生。而質疑者擔心,實名制會使博客言論的自由性和隨意性打折扣。爭鳴仍在繼續,但一個基本的觀點漸被廣泛接受,那就是網絡的自由不應該是沒有約束的,無論是博客還是其它網絡工具,使用者都不能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更不能挑戰社會道德底線。
| 受訪者對網絡博客的態度 |
|
| 喜歡瀏覽博客,但不喜歡在博客上暴露自我 |
33.0 |
| 還沒有自己的博客,但將來很想試試 |
32.1 |
| 我的很多朋友都有自己的博客主頁 |
28.6 |
| 喜歡在博客上發表日記 |
15.9 |
| 說不清/拒答 |
7.6 |
| 注:此題爲多選題,應答比例之和大於100% |
調查方式:本次調查使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瀋陽、西安、大連、廈門、濟南10個城市3243名18~60歲居民進行入戶訪問。在95%置信度下本次調查抽樣誤差爲±1.10%。
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高級責任教授王光謙接受記者專訪時認爲,必須首先搞清楚實行“博客實名制”的目的,然後再表明自己的立場。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2006年中國博客調查報告》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博客作者規模已達1750萬,博客讀者在7500萬以上。龐大的寫作羣體擴大了言論自由的範圍,但是惡搞、侵權、色情、辱罵、糾紛等等也相伴而來。一個虛擬的網名被當成了保護傘,成了攻擊別人而不被發現的堅強盾牌。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對言論自由的規定和保護都有一個最根本的底線,即言論自由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中國有句老話,說話要負責任。
上海現代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何興剛博士認爲,博客的自由應該是以不剝奪他人合法權益、不損害公衆利益爲前提。在“博客”言論中,證明自己是負責任的最好方法是採用實名制。世界上不存在不受任何約束的自由,我們在享受自由的時候決不能忘記自己的責任。
網上衆多言論贊成王光謙教授和何興剛博士的觀點,北京的幾位網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博客是一種新的互聯網信息傳播形式,但謾罵、色情、侮辱、甚至人身攻擊的言論,不是我們渴望的“自由”,也不能證明文明的進步,更不可能推動社會的發展。上海、廣州的一些網民則指出,對“博客實名制”畏懼的人,或許是對法律和道德沒有信仰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