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日,百個《城市快報》“名片兒”社區掛牌儀式在天津日報大廈隆重舉行,昨日,“片兒記”進百個社區的第二天就恰逢臘月二十三,今起,城市民生新聞隆重推出“片兒記”和您過大年專欄,這是“片兒記”走進社區的第一筆重大收穫。
依照中國的傳統風俗,老百姓把臘月二十三稱做“小年”。每到這一天,老百姓用糖瓜祭竈是一種傳統習俗。過去,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廚房的竈臺上供奉“竈王爺”。古人云:“民以食爲天”,所以人們把“竈王爺”恭恭敬敬地奉爲“一家之主”,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昨天上午,記者在食品街看到,凡出售糖瓜的食品店都擠滿了人。售貨員告訴記者,平日裏,很少有津城市民前來購買的,而昨天購買糖瓜的人,大多都是津城百姓。
“竈王爺”吃糖瓜
“上天”能言好事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南開區玉泉路春香里社區的寇振驤老人家看到,老人家的餐桌上擺了一大堆的糖瓜,“這是我外孫女今天上午買回來的,今天是臘月二十三,送竈王爺上天,每年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糖瓜。”寇大爺告訴記者,這個年俗在他祖輩的時候就有了。
然後,寇大爺站起來高喊一聲:“二十三,糖瓜粘,送‘竈王爺’上天嘍。”說着,寇大爺隨手拿起糖瓜吃了起來,一邊吃着糖瓜,寇大爺一邊給記者講天津的年俗,寇大爺說:“過去每逢到陰曆臘月上旬,大街小巷的油鹽店、雜貨鋪、南紙店、百貨攤都代賣‘竈王爺’,都是楊柳青木版水印的神像。每年到了這時,人們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竈王像,替換下經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煙熏火燎的舊竈王像。而給‘竈王爺’奉上的供品就是糖瓜。到了這一天的晚餐前,每家家長都要先用糖瓜在竈門前烤化,然後抹在‘竈王爺’的嘴脣上。到了晚上,家家放鞭炮,送‘竈王爺’上天,請他去向玉帝言好事。但是現在,一般城市裏的家庭也不會再供奉‘竈王爺’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吃糖瓜只是一種象徵吧。”
記者不解地問:“爲什麼要用糖瓜供奉‘竈王爺’,而不用別的呀?”寇大爺說:“吃得‘竈王爺’的嘴甜甜的,上了天就不跟玉帝說壞話了呀。”說到這裏,寇大爺開心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