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採訪陳政高 |
|
| 採訪劉志強 |
|
| 採訪應鬆年 |
|
| 訪陳政高 |
央視社會與法頻道《中國法治報道》兩會特別節目《小撒探會》3月13日播出《大雪出考卷小撒探訪市長代表》,探測東北一些城市在經歷百年不遇暴風雪後的城市應急服務和公共管理水平。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瀋陽市委書記陳政高、錦州市市長劉志強兩位全國人大代表接受主持人撒貝寧的專訪,回憶了大雪襲來時的心路歷程。以下是節目播出內容。
瀋陽市委書記陳政高:掃雪體現了一個城市政府的管理能力
撒貝寧:這次遇到的雪是有氣象資料以來100年最大的一次,您在那兩天是怎麼過來的?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心裏着急嗎?
陳政高: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想回去,他們說飛機場已經關閉了,你回不去了,然後我想坐汽車回去,(他們又)說高速公路已經封閉了,你可能回不去只能退回來,然後其他途徑我也找不到了,在這裏我和市長通了幾次電話,我對掃雪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撒貝寧:當時您心裏有底嗎?
陳政高:我認爲我們瀋陽市有這個能力。我當市長的時候(注:陳政高在擔任瀋陽市委書記之前,當了6年瀋陽市市長),就提出一個想法,就是這個城市連雪都掃不好,我們還能幹什麼?當時有些同志對我這個提法不太理解,說有點太重了。我感覺到掃雪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精神,體現了一個城市政府的管理能力。我爲這個事曾經和新加坡的總理李顯龍交流過。我說新加坡能種好草,大家都認爲新加坡有這種公共管理能力。瀋陽能掃好雪,證明瀋陽市也有這個公共管理能力。這個城市是可以信賴的,這個城市是有能力的一個城市。所以我說這次暴風雪對瀋陽市的公共管理能力是個重大的考驗。
撒貝寧:這次考驗,100年一次。
陳政高:這個杆的高度太高了,但是瀋陽人跳過去了。
撒貝寧:接下來我們想讓您做一道題,不知道可不可以?這是我們這次記者去的時候,瀋陽市民在這場大雪當中他們比較擔憂的幾個問題,我們想問一下陳書記,在您的心目當中,這些問題的排序會是怎樣?
陳政高:這個都是我們要做的事,每個都是羣衆所急需的。
撒貝寧:每件事在您心目中都是排第一?
陳政高:你說哪個能離開呢?你告訴我,你說哪個能排第二,在我看來,都得排第一。
撒貝寧:謝謝您。真的沒有想到在一個市委書記的心裏面,所有的答案都排在第一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書記說瀋陽完全有能力同時解決所有的困難。我想這種底氣可能也是在於我們的應急方案確實作了充分的準備。
錦州市長劉志強:我一天接了200多個電話
遼寧錦州此刻仍在面對暴風雪帶來的考驗。我們首先找到的是錦州市市長劉志強代表。以下是對話實錄。
撒貝寧:這段時間您還記得嗎,大概有多少電話打進來是關於大雪的?
劉志強:平均是1、2分鐘進來一個,有的是反覆地講進展,有的是進一步地瞭解和請示,跟我說一些事情,這一天到晚上8點左右,我大概能接到有200來個電話。
撒貝寧:在這樣一種緊張的狀況下,您作爲市長又不在錦州,而是在北京開會,離得那麼遠,您心裏有底嗎?
劉志強:我很着急,我不能在一線指揮,就是覺得情況老是瞭解得不清楚,所以我一邊瞭解情況,一邊和家裏商量,好在我們家裏隊伍很能幹。一共拿出了7個預案,包括消防、包括交通、包括供水、供電這麼7個預案。
撒貝寧:這些方面哪個最薄弱?
劉志強:交通。我們下雪過去都沒有超過10毫米,這一下下了近半米的雪,這種突然性的掃雪就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在短期內使這個城市交通不癱瘓,這是我們面臨的課題。這個老天給我們提個醒,錦州對海嘯都有預案,我們這次也算有一個經驗教訓。今後我們肯定要制定這方面的預案了。
應鬆年:大雪考驗突發公共事件管理體制
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管理體制機制”。在探訪了兩位市委書記、市長代表的答卷後,《小撒探會》節目組採訪了長期研究這一問題的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應鬆年代表。應教授正好也是遼寧團的代表,他對這場暴雪也非常關注,而他更關注的是這場暴雪暴露出來的問題和可供借鑑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