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冀簽署關於加強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的備忘錄、濱海新區管委會與滄州市政府簽訂加強區域合作意向書,去年以來,京津冀都市圈的合作以前所未有速度展開。
日前發佈的《2006-2007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以下簡稱“藍皮書”)認爲,京津“雙核”互動是意圖成爲“第三極”的京津冀都市圈能否迅速崛起的關鍵。
京津聯手打造“雙核”
北京與天津的直線距離不過130公里,兩個超大型中心城市相距如此之近在世界各國都是極少見的。
北京作爲中心城市經濟實力在全國僅次於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還要高於上海,具有較強的服務和輻射能力。天津雖然被定位於“北方經濟中心”,但是GDP僅相當於北京的56%,作爲經濟中心缺少足夠大的經濟規模和輻射力。
專家認爲,“天津的經濟規模和北京相比還差很遠。天津是北方的經濟中心,北京雖然沒有明確說是經濟中心,但始終發揮着經濟中心的作用,甚至影響的範圍比天津還要大。”
“藍皮書”認爲,京津合作是大勢所趨,京津分工合作與協調發展是兩市現實的選擇。以京津“雙核”爲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在區委、政策、資源、人才和技術優勢是任何區域都無法比擬的。天津能否儘快成爲“北方經濟中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京津之間的聯合與協作,取決於北京與天津如何共同聯手打造“雙核”中心。濱海新區不僅是天津的濱海新區,更是北京的“新區”。濱海新區是京津互動的平臺。
“藍皮書”主編、北京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孟平認爲,北京與天津濱海新區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會增強各自的核心競爭力,開創京津協同和整合發展的良好局面,並凸顯和強化北京創新輻射中心、市場輻射中心、管理控制中心、知識經濟發展中心等核心戰略地位和作用。今後,京津將成爲現代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的雙高地。北京主要以現代服務業爲支撐,將成爲我國的國際管理和控制中心型的國際節點城市;天津以現代製造業和國際航運物流疏散樞紐爲支撐,成爲區域性的節點城市。
天津社會科學院經濟預測研究所所長盧衛則認爲,京津冀歷史上就不可分割,冀北地區與北京的互動優勢已經凸顯,天津不應也不可能置之度外。依託京冀、輻射和服務於區域,進一步積聚能量,是天津儘快壯大滋生優勢的一條捷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