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想見識一下普通人連想不都不敢想的豪華別墅是什麼樣子嗎?』在退休老人李如生的帶領下,記者一行來到建在原燕山湖上的陽東碧桂園,在通過售樓小姐的考察並在一位售樓小姐的陪同下,驅車順利通過兩道保安把守的大門進入別墅區。據售樓小姐介紹,他們公司是一家即將到香港上市的公司,陽東碧桂園佔地1492畝,是全封閉式、保安措施嚴密的高檔住宅區。
『無言以說』的廣告詞讓行走其中的記者感同身受。而其售房價目表上百萬元以上甚至千萬元的價格更讓記者明白『身居其中的尊貴享受』的真正含義:映翠湖12街38號A11房,建築面積805.8平米,花園面積1?221.2平米,定價13?387?054元,國內銀行30年按揭月供44?844元。
而當記者置身在一座歐式建築,總面積5?645.05平米,建築面積1?035.18平米,花園面積4?609.87平米的臨水別墅內,腳踏松軟的人工草坪,面對不算寬闊的湖面,只能用售樓彩頁上的那段描述來形容當時的感受:『身居其中的尊貴享受,無言以說。』
『這裡原本屬於陽東縣45萬人民的燕山湖公園。』李如生老人低沈的聲音驚醒了恍惚中的記者,老人臉上的悲憤和花白的頭發在突然刮起的寒風中,讓人備感淒涼。
『按照當初的征地規劃,這裡應該是一座供陽東縣45萬群眾娛樂休閑的敞開式公園,按照2004年12月31日《陽江日報》刊登的新聞,這裡應該有一個218畝的敞開式公園。如今,我們的敞開式公園在那裡?我們的燕山湖不見了!我們曾經的美麗家園沒有了!一個屬於國家三類地區、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的81.8 %、人均耕地0.83畝的貧困縣,在沒有一座公共廁所的縣城裡,竟然以破壞生態環境、犧牲群眾利益為代價,建設一座豪華天價別墅區,其目的何在?』葉祖良老人表示。
據居民反映,陽東碧桂園和廣雅中學項目建設違反國家土地法規,在征地相關手續未辦理的情況下,采取先征後報批手法,圈征農民土地作為開發用地。幾年之後,當地政府落實投資項目後,將原征用土地的公共用途,轉為房地產商業開發用地後,纔向農民支付協議規定的征地補償款。
隨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向陽東縣政府、東城鎮政府和陽東縣國土資源局分別提出采訪請求。國土局紀檢組書記林達文表示,碧桂園和廣雅中學項目是陽東縣的重點建設項目,他們是執行上級安排。對於村民提出的關於征地和規劃建設違反國家土地法律法規的問題,林達文回答說:『我們國土部門有很多上級部門在監督,我們會違規嗎?』對於記者提出調閱相關批文的要求,對方以領導不在等理由予以推脫。同樣,陽東縣政府、東城鎮政府也均以領導不在和開會為由進行推脫。4月4日,記者再次前往向陽東縣政府、東城鎮政府和陽東縣國土資源局提出采訪請求,對方均表示拒絕接受采訪。(記者謝建超龔成鈺)
評論:違法開發商和官員為何無所顧忌
日前,建設部、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出通知,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房地產領域違法違規、權錢交易行為,同時還下發《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重點檢查房地產領域涉及的有關部門及工作人員在項目立項、土地取得、規劃審批、預售許可等環節違規審批、濫用權力等行為,集中查辦房地產領域涉及的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索賄受賄等違法違紀行為,依法懲處房地產企業、中介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行賄行為。
分析表明,在房地產領域的違法違規、權錢交易行為多發生在規劃審批、房屋拆遷、開發建設、房屋銷售、產權辦理等環節上,特別是在一些重點環節,違規問題多、腐敗發案率高。由於存在房地產暴利,有些地方政府的規劃、土地、金融管理部門甚至包括新聞宣傳部門也參與了『勾兌』。
房價為什麼這麼高?從某種角度上說,高昂的房價裡包含了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政府招商引資的賬單。買房,實際上有一部分甚至可能是相當一部分是在替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某些地方官員的『政績』、『前程』甚至於腐敗買單。
據有關部門統計,一些市、縣、區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已經佔到財政收入的一半,有的作為預算外收入甚至超過同級同期的財政收入。而與地方政府獲得高額土地出讓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期農民獲得的征地補償費卻極少,許多地方甚至截留、挪用征地補償費。
據某省的一項調查表明,如果征地成本價是100%,則被征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大致是:地方政府佔二至三成,企業佔四至五成,村級組織佔近三成,農民僅佔5%至10%。這說明,從成本價到出讓價之間所生成的土地資本巨額增值收益,部分被土地『倒爺』和開發商非法獲取,從中大發腐敗之橫財;部分為地方政府所獲取。
那麼,地方政府所獲取的這部分土地出讓金去向如何呢?由於征收的土地出讓金缺乏嚴格的監督管理,好多地方並不將土地出讓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這些收取的土地出讓金大都由地方政府作為預算外資金進行『體外』循環,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終變成盲目擴大城市建設規模和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主要資金來源,即所謂的『吃飯靠財政,建設靠土地』之說就來源於此。
建設部官員就曾披露,中國662個城市、2萬多個建制鎮中,約有五分之一的城鎮建設存在『形象工程』。寬馬路、大廣場、豪華辦公樓等,無論在東部、中部還是西部地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更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官員眼中,能夠顯示『政績』是硬道理,政策法律和群眾利益可以先放一放。這些乾部不再僅靠直接抓企業來帶動GDP以及就業的增長,而是更多地在『經營城市』上做文章,大搞GDP形象工程,他們普遍實行對工業用地超低地價甚至是零地價即『虧本買賣』式供地以達到吸引投資的目的,如此不僅使自己所在的城市短時間內『舊貌換新顏』,而且直接增加本地政府的財政收入和GDP,於是『政績』有了。然而這種招商引資的供地『虧空』所需的實際成本從何出?最後不得不轉嫁到經營性用地的出讓金裡去。
由此可見,普通城市居民被迫為價格漲到天上的商品房買了單,但這個『買單』並沒有『澤被』土地被征用的農民,反倒是相當一部分替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替某些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前程』,甚至可能是替腐敗買了單!
房地產領域日益嚴重的違法違規、權錢交易問題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以往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行動也開展過,但也沒有見到有幾個違法開發商和官員被『嚴厲打擊』,使其他欲越雷池者有所顧忌,如對他們在房屋拆遷、土地招投標和商品房銷售等方面的違規違法行為最多的是『網上公示』、『批評教育』一下,這次包括審計署、監察部在內的國家八部委聯手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人們更期待的是整治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