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上,一直存在着“南北少林”之說,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南少林”即福建少林寺,“北少林”即嵩山少林寺。儘管民間一直存有爭議,但作爲禪宗祖庭的少林寺,對此始終沒有公開聲明。
嵩山少林寺與復建北少林南北少林說起爭執
然而,前不久,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終於出面澄清:在少林寺所有的典籍中,從來沒有看到過“南少林寺”字樣,但“北少林寺”是有的。不過,那個“北少林寺”,不是指嵩山少林寺。少林寺計劃用8至10年時間,完成北少林寺的恢復重建工作,並把它建成世界名寺。
釋永信一番話,立即引起了輿論和學術界的強烈關注。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南少林寺”?“北少林寺”又在哪裏?釋永信爲何要恢復“北少林寺”?重建“北少林寺”的背後,又隱含着什麼樣的構思呢?
【福清市與莆田市的“南少林”公案】
這些年,有關“南少林”的消息滿天飛,僅僅一個福建省,就有多達3個少林寺。如今,廣爲流傳的說法,就是福建省的“泉州南少林說”、“莆田南少林說”和“福清南少林說”。
爲了證明當地的少林寺就是“南少林”,福建省莆田市政府早在1992年4月25日就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佈會,宣稱“南少林”就在莆田。然而,僅僅一年後,同在福建省的福清市又宣稱,他們找到了少林寺遺址。那麼,他們到底有什麼依據呢?他們的依據能成立嗎?
莆田市有關方面稱,據《興化府志》記載: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莆田置縣早11年,較嵩山少林寺晚建61年。關於泉州少林寺,據《晉江縣誌》與《泉州府記》記載:泉州少林寺建於唐乾符(公元874~879年)年間,原名“鎮國東禪少林寺”,今名“東禪寺”。至於福清南少林寺,在一些史書如《八閩通志》、《三山志》以及清乾隆皇帝欽定的《四庫全書》中,雖然有“福清少林”字樣,但創建時間卻無詳細的文字記載。
杭州師範學院教授周偉良是位少林學專家,他說,關於“南少林”一說,至今還是一段公案,依然沒有定論。
“作爲少林寺方丈,我的身份,不好去評論‘南少林’的事情……我只能這樣說一句話——在我們少林寺所有的典籍中,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南少林’字樣。但是,‘北少林寺’是有的,不過,那個‘北’字,不是指我們嵩山少林寺。”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說。
【歷史上究竟有多少“少林寺”?】
既然少林寺的典籍上,從來沒有“南少林”的記載,那麼,“北少林”又從何而來呢?中國歷史上,又有多少“少林寺”呢?這還要從少林寺的中興之祖雪庭福裕大和尚說起。
元朝初年,蒙古大軍南下,荼毒生靈。爲此,時任少林寺長老的雪庭福裕,日夜奔走,勸說蒙古人以慈悲爲懷。後來,金政權統治的汴梁城被蒙古大軍攻破後,並沒有對城內居民實行大屠殺,這段真實的故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雪庭福裕救天下”。從此以後,他成爲天下的總僧統,所有寺院都歸他管,這是少林寺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當時,在他的領導下,分別在和林、薊州(今天津市薊縣)、太原、長安、洛陽等地設立“五少林”,除薊州的以外,皆不以少林寺冠名。如今,天津市薊縣北少林寺,是唯一以“北少林寺”冠名的少林寺。
其後,雪庭福裕的弟子奏請批准的少林寺護寺下院共有23所,皆在中原地區,也各有獨立寺名,從未見到以“少林”冠名的。這段真實的歷史,在1336年所鑄造的大鐵鐘上,有明確記載。
爲何取名“北少林寺”呢?釋永信說,“北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的分院,它在嵩山少林寺的北邊,所以稱它“北少林”,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正式承認它。“除此之外,我們正式承認的還有位於三門峽熊耳山的‘空相寺’,它是我們嵩山少林寺的‘下院’。”釋永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