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故原因尚無明確說法
截止本刊記者4月20日發稿時,這一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中。
遼寧省有關領導明確要求,要組織最好的力量,全力救治受傷人員,防止次生事故的發生,力爭把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要深入細緻地做好善後工作;要認真調查事故原因。
4月18日晚21時左右,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孫華山帶領有關專家和工作人員一行10餘人抵達鐵嶺,連飯也顧不上吃,連夜進入現場進行了初步勘察。
孫華山認爲,這是建國以來鋼鐵行業最慘重的一次事故,事故性質極爲惡劣,要求地方政府部門立即將一切調查情況和材料送交調查組。調查組隨即展開相關前期調查工作。
調查組初步判斷,事件直接原因可能是鋼水包的繩子斷了,而且會議室距鋼水包太近,致使後果特別慘重。
目前,鐵嶺市清河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高峯、發生事故車間的車間主任、操作工和技術員等4名相關責任人已被警方控制。
營口天工機械集團總工程師劉君告訴本刊記者:“這一事故讓我感到非常震驚,我從事冶金機械工作20多年,還沒聽過這樣的惡性事件,按照安全要求,鋼包附近絕對不能安排這樣一間會議室,這是企業嚴重違反安全操作規範的惡性事件。”
遼寧省社會學院從事安全研究工作的研究員盧驊認爲,這次事故找不到任何可以作爲藉口的客觀原因,如果吊車設備質量可靠、操作正常,如果會議室不設在鋼包附近,慘劇是完全可避免的,事故發生應是安全生產管理嚴重不到位造成的。
趕到現場的遼寧省有關領導也認爲,這間屋子距離鋼水包太近,太危險,顯然廠區車間佈局設計不合適。
然而4月19日下午,事故處理小組新聞發言人向本刊記者介紹情況時說,會議室在二樓,出事的那間屋子原系企業的一間備品倉庫,放點工具,當天因車間噪音大,臨時挪到這間屋開交接班會議,因此是臨時偶然使用。
但本刊記者採訪清河特鋼一些員工時卻聽到與此不同的說法。一些員工告訴記者:“那間會議室也是工人的休息室,屋中有一張大鐵桌子,周圍是一圈椅子,早上交接班時,都要在這裏開個短會,特別要講講安全操作規定什麼的,這個會議室從2006年底開始使用,至少已經用了四、五個月了。
與這次惡性事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家企業看起來一直重視“安全生產”。如平時要求安全培訓,還要考試,不合格要重考,每次上崗前都安排進行安全教育和提示。一位吊車工人還告訴本刊記者:“每次接班前,工人都要對吊車車閘、吊繩等進行檢查,檢查感覺沒問題了才能上崗。”
鋼鐵冶金企業是高危行業,上千度的鋼水在鑄成鋼錠過程中,極易出現各種事故。如此高危險度的生產,要確保萬無一失,應該有着極高的設備要求和嚴格的安全程序,鋼絲繩、吊鉤、鋼水包承重件都需要定期檢測,進行探傷。然而,鋼包墜落的“超低概率事件”還是發生了,記者聽到當地羣衆議論道,這個鋼廠對安全生產的“重視”是否只是走過場?
善後處理緊張進行
在搜救和現場處置取得階段性進展的同時,善後工作隨即全面啓動。4月19日下午,鐵嶺市政府事故善後處理小組向本刊記者通報了善後處理的最新進展。
據介紹,目前多數遇難職工家屬情緒穩定,傷員病情平穩。事故處理小組已將32名遇難工人家屬的DNA血樣全部送往遼寧省公安廳檢測化驗,近日即可出結果,完成遇難者身份的確定工作。
遇難職工家屬的補償金標準還未確定,目前仍在對方案進行研究。當地政府確定,此次事故的賠償要依照相關規定,考慮遇難職工的實際,有別於一般煤礦事故的賠償標準來進行賠償。善後處理力求彰顯人性化,資金籌措方式是通過政府、企業和社會救助三種渠道來解決。目前鐵嶺市、清河區政府及清河特鋼等方面正在積極籌措資金。
本刊記者從鐵嶺市清河特鋼事故善後處理組瞭解到,截至20日11時,32名遇難者家屬中,已有15戶簽訂了善後賠償合同,其中12戶每戶已領到了首筆20萬元的賠償金。善後處理小組表示,其餘補償金將盡快撥付到位。“已發給家屬的只是首筆賠償金,每戶最終賠償額肯定會超過20萬元”。
事故善後處理組新聞發言人費東旭告訴本刊記者。近幾天來,鐵嶺市各級黨委、政府晝夜開展清河特殊鋼有限公司鋼水包脫落事故的善後工作,事故補償金由工傷保險、企業籌措資金和社會捐助等幾部分組成。目前鐵嶺市清河區32個部門與清河特鋼8名幹部組成8個安撫小組,對32名遇難者家屬和6名受傷員工採取一對一包扶,包扶人員已全部深入遇難者家中,晝夜陪護,對每戶先期發放1萬元救助。
19日下午,本刊記者驅車駛入鐵嶺市紅旗街後馬村一個叫王家溝的一個小山溝,這裏有3名青年是清河特鋼有限公司的員工,他們均在4月18日那次鋼水包墜落事件中遇難。
七拐八拐,本刊記者隨一位老鄉來到遇難者李曉瑞(音)家裏,門口停着幾輛汽車,老鄉告訴記者:“那是清河區水利局的車,水利局的機關幹部在這裏陪護李曉瑞的父母。”記者看到,院裏坐着十幾名鄰居和親友,三間小屋窗明几淨,顯然是新建的,牆壁很白。西屋內,李曉瑞的母親臉朝裏,側身躺在炕上休息,區水利局的幾名女機關幹部陪坐在旁。
本刊記者來到東屋,與李曉瑞的父親、舅舅、叔叔等親屬,一起圍坐在桌旁。父親李兵(音)情緒相對平穩,雙眼顯得發紅,幾點淚花在裏面閃動。
他說:“我今年50歲,正準備在6月份給27歲的孩子完婚,事故太突然了!這麼大的兒子走了,心裏確實很悲傷。各級政府部門對我們家屬很關心,派幹部日夜陪護我們,還先期送來1萬元安撫金。”
清河區水利局的幹部告訴記者,他們將日夜在這裏陪護和安撫家屬,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目前家屬情緒比較穩定,對善後處理工作也表示支持和配合。
本刊記者瞭解到,事件中的6名傷員目前仍在緊急治療之中,目前已度過48小時抗休克治療,下面將根據情況進行植皮手術等治療。
另據本刊記者瞭解,鐵嶺市清河特鋼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的國有企業,前兩年轉製爲民營企業,是集鍊鋼、開坯、軋材等爲一體的中型冶金企業,設計鋼年產能力14萬噸,職工約300多人,去年實際生產鋼7萬噸,銷售收入3億多元,是當地的納稅大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