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糧價大漲,引發新一輪漲勢
2006年下半年,在一系列自然災害的衝擊下,小麥、玉米、大豆等國際主要糧油品種期、現貨市場價格大幅飆升,當年11月份開始,我國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品種期貨、現貨市場價格也迅猛上漲,大米價格也出現快速上行。但此輪糧食漲價只能算作恢復性上漲,糧食價格尚未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只有3~4個月漲勢
此次肉價的漲勢究竟會否持續下去?最終又會漲到何種程度呢?
筆者分析認爲,豬肉價格仍將繼續保持3~4個月的上漲勢頭,但漲幅將會低於5月份以來的幅度,後市漲勢將會明顯趨緩。理由如下:
-受飼料成本因素限制,生豬價格不會明顯回落
一般而言,生豬飼養的飼料成本佔養殖總成本的80%以上,因此,確保豬肉價格的穩定,關鍵在糧食。國家統計局發佈的4月份我國物價情況顯示,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環比下降0.1%。其中,糧食價格繼續上漲6.1%。然而,從後市來看,國內國際糧食價格仍將居高不下,從而成爲限制豬類產品價格回調的主因。
糧價的不穩定性將直接傳遞到生豬市場價格上來,生豬市場也將因此呈現不穩定性,價格將隨着糧價的波動而變化。筆者認爲,受成本因素的限制,我國豬產品價格短期內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落。
-供給增加需求減少,豬價上漲壓力減輕,漲勢將趨緩
一、盛夏將至,氣溫升高,人們的飲食結構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對肉類食品的需求也將明顯降低,這將緩解國內肉食供應緊張的狀況。
二、價格居高不下將抑制人們對生豬產品的消費需求。由於目前生豬價格已漲至10年來的新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抑制人們對肉類產品的消費需求。據市場調查,目前人們或減少食用豬肉,或轉而消費牛羊等其它肉食品。這也將緩解市場豬產品供求緊張的狀況。
三、隨着豬類產品價格的大漲,其市場利潤空間也隨之放大。而此時正有大量的投機商販四處收購生豬貨源,並將豬肉賣到價格最高、貨源最緊缺的地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劑了國內豬肉產品的供給,對穩定肉產品價格急漲的局面有一定的好處。
四、隨着生豬及其產品價格的上漲,飼養戶經濟效益逐步增加,補欄的積極性會有所提高,豬類產品供應量也將隨之增多,這也將在短期內抑制豬產品價格的上漲。預計6月份以後,年初新增的補欄豬隻將會陸續出欄,這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豬肉供不應求的局面。但預計到今年9月份,纔會有大量生豬集中出欄,屆時將會徹底緩和目前肉類供應緊張的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