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提起訴訟的6個家庭中,欣欣是惟一接受治療後還活着的孩子。“很多人說,她只能活到十二三歲”,她媽媽一臉痛苦和無助 |
昨日上午8點半,在“外購藥”風波中不幸失去女兒的文女士專程從湖南長沙趕來,和珠江醫院在廣州市海珠區法院對簿公堂。2005年7月21日,文女士3歲的女兒萱萱在珠江醫院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按醫生建議購用外購藥後死亡。昨日,文女士向珠江醫院索賠死亡賠償費及精神撫慰金等共254萬元。
多名同樣在珠江醫院遭遇喪子失女之痛的父母們坐在庭下旁聽。據去年10月央視報道,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間,在珠江醫院進行骨髓移植的孩子一共有15個,經統計有9個孩子死亡。患兒東東的媽媽吳女士說,15個孩子受害的情況都是一樣的,這些家長現在都已經取得聯繫,準備爲孩子討個公道。
目前已向廣州海珠法院遞交訴狀的有6個患兒的家屬,共索賠700多萬元。其中有兩名在珠江醫院治療“地中海貧血症”的孩子家長狀告珠江醫院案前日開庭審理,東莞的周先生和安徽的戴先生分別向珠江醫院索賠170多萬元和150多萬元,近期也將開庭審理。
事件回顧
2005年11月:因骨髓移植中違規使用外購藥,收受紅包等,珠江醫院兒科副主任朱爲國受到廣東醫生違規中最爲嚴重處罰。
2006年10月中旬:央視曝光9名地貧患兒在珠江醫院接受同一種手術、購用外購藥後相續死亡。
2006年10月27日:患兒家庭起訴珠江醫院,因珠江醫院提出進行醫療事故鑑定的申請,法院決定延期開庭。
庭審焦點:死亡原因在病不在藥?
幾個家長反映,在骨髓移植手術前後,珠江醫院的主治醫生朱爲國曾建議他們花巨資從一個叫王華的人手中購買了外購特效藥。孩子用藥後,很快死亡。
原告律師質疑藥品質量有問題。珠江醫院院方則表示,藥物使用後,患者骨髓全部清除,白細胞降低到零,藥品的作用出來了。藥品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頭暈等等,也相繼出現。這證明藥物質量沒有問題。院方說,出現這樣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萱萱在骨髓移植後40天全身真菌感染死亡),是病情無法控制的結果,不能歸咎於藥品質量。”
原告方律師對此表示反對:藥物作用“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用藥量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不能因爲藥物有效就認爲合法。“手術失敗是自然轉危?是醫方使用假藥的結果!”
逐利潛規則帶動外購藥?
藥物的使用,我國要求嚴格,珠江醫院爲什麼避開藥監局和海關的監管?醫院本可以自己進口,爲什麼直接通過個人到境外去買藥?醫院明知進口藥不能這樣違規購買,爲什麼還會發生這樣的事?原告方的辯護律師在一連串發問後指出:“這就是‘潛規則’,就是醫療腐敗:醫生向病人推薦高價藥品,實質就是爲了一個‘利’!”
該律師說,珠江醫院從1999年實施地中海貧血症手術,在2005年媒體曝光前,都是使用這種方法購買藥物。醫患間存在着不平等,家長欠缺醫學知識和信息,用什麼藥、籤什麼字,一切聽從醫院。手術失敗和孩子死亡存在着因果聯繫,醫院在孩子的死亡上有放任責任。
院方代理人迴應說:“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給醫院和醫生,這對醫院方是不公平的。”他解釋,醫生擁有的醫學知識肯定比病人多,但在治療前後和每個病人都會有充分的溝通,不能因此就說“醫患不平等”。而且醫院用藥謹慎,“我們所用的藥物,在藥理學上合乎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