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樑航運管理是否到位
去年4月開始,省交通廳就安排了對全省所有的橋樑進行了“體檢”。廣東省的橋樑在不斷維修加固。
VS
拉索橋拉索10年至15年後需要更換,而目前西樵大橋的拉索已經用了近20年了。
陳冠雄介紹,去年4月16日的深汕西高速公路同樂小橋坍塌,同一天江隆大橋也封了橋。從那天開始,省交通廳就安排了對全省所有的橋樑進行了“體檢”,並交由各高速公路、交通局等部門一一落實。廣東省的橋樑在不斷進行維修加固。
黎寶鬆認爲,目前珠江河道上很多大橋的修檢工作未跟上。
上世紀80年代,廣東省首座斜拉索橋南海西樵大橋和廣州海印橋均出自他的設計。據黎寶鬆介紹,由於目前的技術限制,拉索橋上所用的拉索一般用到10年至15年後,就需要更換了,而目前西樵大橋的拉索已經用了近20年了,“3年前就已經催過了,而且已經做好了換索的設計,但現在還沒有安排工程。”
專家組成員廖朝華認爲,撞橋是一個概率事件,不可避免的一個風險,若要用橋來防止,在現在或以後都不可能。所以更多的是要在設計、管理上減少事故的風險率。
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爲,近20年來,我國的河道、航運、汛情均發生了較大變化,一些早期建設的橋樑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補充或附加設計。除了橋樑本身的管理外,對“行船之亂”的管理也很迫切。廣東省航道局航標管理處處長黎紹泓透露,違反航標指令行駛,是“行船之亂”主要弊病。肇事的“南桂機035”號運沙船所撞的是非通航孔的橋墩。統計表明,近期西江一帶航線出事的船隻大部分爲運沙船。
-後怕
垮塌時:妻剛過橋,夫剛上橋
“塌橋早幾分鐘或晚幾分鐘,我們夫妻肯定就陰陽相隔了”,儘管事故已經過去6天,40歲的吳寶蓮回想起當天的驚險仍然心有餘悸。
吳寶蓮和丈夫黃依都是鶴山人,10多年前夫妻二人在九江收費站附近租了一個門面,專門從鶴山的新鶴市場販回寵物狗、狼狗等狗種到九江出售。按照常例,每天早上5點半,兩人就會準時起牀,吳寶蓮帶好錢物後先騎着摩托車出發,黃依清理小狗糞便後隨後趕上。
6月15日凌晨4時45分,夫妻兩起了早牀。10分鐘後,吳寶蓮騎車上了九江大橋。幾分鐘後,吳寶蓮已經下橋併到達販狗的目的地新鶴市場,下意識地看了下手機,5時12分。
就在這時,一溜的路燈突然全部熄滅,5分鐘後吳寶蓮的手機突然響起,接通後丈夫黃依帶着哭腔的聲音傳來,“你沒事吧?大橋斷了,我還以爲你掉下去了”。
原來,妻子出發約5分鐘後,黃依也從家裏騎車尾隨上橋。行至橋中央時,在黃依前面的一輛滿載廢棄塑料的小貨車突然停下,車上走下兩人,猛地向後揮手示意。黃依以爲前方發生了車禍,趕緊剎車停下,這時他纔看到前方約8米處的九江大橋,竟然斷了一大截。
震驚之餘,黃依想到前不久纔出門的妻子。六神無主的黃依立即跑向斷橋處向江面張望,繼而趴在斷面嚎啕大哭。稍微冷靜後,黃依想到大橋還有隨時繼續垮的危險,他立即駕駛摩托調頭返回,期間還不斷向繼續前行的7輛貨車揮手示意。大約開了500米後,下了大橋的黃依手帶顫抖地撥了號,“嘟-嘟-嘟”,手機響了3聲後妻子才接聽了電話。黃依懸在喉嚨的心這才放下來。
黃依繞道高明大橋前往新鶴市場,1個多小時後他與妻子在市場會合了。當吳寶蓮聽他介紹完情況後,帶着嗔怪地說“不怕死啊你?知道危險還跑去看塌橋”。心裏卻感到甜蜜蜜的。中午時分,兩人特意來到市場買了一隻肥雞回家“還神”。
斷橋後,生活還是要延續,夫妻倆只好每天繞道高明去鶴山。而且事故發生後,夫妻倆一改以前分散出發的慣例,兩人同出同歸。吳寶蓮笑着說,“即使真有天意,那我們夫妻生死都在一起吧”。
-漁民目擊
小車出水待確認
海事部門證實打撈出車輛,但是否墜江車輛不清楚
昨天早晨6時許,九江沙口市場附近的江面一片清冷,數十條漁船散落在江面靠岸,不少漁民已出江打魚。當地老漁民老樑站在自家船頭,舉目遠眺,發現約1公里外的九江大橋附近,一艘打撈艇正伸出機械臂,吊起一個長方形物體。“距離太遠,只能看到大概的樣子,白色黑底”,老樑說,遠方看不清是否用磁鐵吸附上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打撈艇吊上了東西,“是小車形狀”。
據老樑介紹,“打撈船清早5時左右就開始打撈東西了,往下放鋼纜,把東西撈出江面花了有1個小時”。附近有漁民補充說,打撈艇的行動昨日頗爲怪異,“打撈得太早了”。
記者獲悉,疑似落水車輛被打撈出江的時間在早上6時05分,消息曾在當地漁民中引起轟動,“不少漁民曾拿着望遠鏡看”。據介紹,不明物體打撈出水後,被迅速轉移至附近一艘海事艇上,後者迅速啓動,沿江疾駛而下。老樑發現有東西出水時即撥通本報熱線電話,記者當即覆電時,被告知載有出水物的艦艇越過當地的沙口碼頭,5分鐘後,艦艇從沿江漁民的視線中消失。
有持望遠鏡的漁民表示,可以看得見出水的是輛小車,4個車軲轆清晰可見,車體白色,外表很髒,車身反轉看不清車牌及種類。當天早上6時09分,奧一網“24小時報網互動”的滾動新聞首發該消息後,即被全國各大網站轉載,1小時內該新聞點擊量已突破5000人次。
昨日,海事部門有關負責人證實已有車輛打撈出水,但是否事故中墜江車輛需要進一步確認。
-打撈現場
啓用抓鬥船打撈仍無果
水流湍急、可疑物不斷移動導致無法準確定位仍是最大難題
“磁鐵吸”難見成效,再請來更祕密武器——昨日,打撈作業進入第四天,一艘抓鬥船前往“增援”。南海海事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抓鬥船能抓舉至少8立方米的物體,但水流湍急、可疑物不斷移動導致無法準確定位,仍是目前打撈最大難題。
記者獲悉,前來支援的外省打撈專家已有人離開佛山,據稱已完成相關使命。截至記者發稿時,打撈作業一直在繼續。
嘆:抓鬥船抓起一把把泥沙
昨日上午9時,抓鬥船停靠在斷橋下游60米左右江面上,與“磁鐵吸”船緊靠,船身標號爲“粵富隆浚0018”。
海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抓鬥船並不是昨天才過來的,這兩日一直在試用。日常抓鬥船主要用於抓沙,有重型和輕型之分,而昨日進入打撈現場的抓鬥船屬於重型船,可抓起至少8立方米,“光鬥就有幾噸重,一般抓起一部小汽車是沒什麼問題”。
上午9時過後,抓鬥機開始作業,抓鬥船長長的吊臂把鋼鬥放入江中,十多分鐘後,鋼鬥被繩索拉起,如此反覆多次。但圍觀者卻不斷髮出嘆氣聲——抓鬥船抓出的總是一把把讓人失望的泥沙。
憂:抓鬥船或會破壞打撈物
抓鬥船力氣雖大,是否會把物體也抓碎了?昨日,佛山海事局一負責人也表示擔憂。他說,磁力吸方案更加適當,抓鬥船不能完整保存打撈物體,“磁力吸可以完整地吸上來,但是幾噸重的鬥下去抓的話,很容易造成破壞,汽車倒是沒什麼,主要是裏面的人。”他表示,前天已將此擔憂告知事故組。
在三四種方案都未見大成效後,海事部門是否會出臺更先進的方案?該負責人表示,目前進行的打撈工作,是多種方案齊頭並進,磁力吊、飛吊、刮撥、抓鬥船等多種方案在一起使用。
-交通疏導
戰備碼頭今起開通輪渡
每半小時對開一班,試航時12分鐘可達對岸
昨天下午3時45分,九江戰備碼頭輪渡首次試航。佛山市公路局副局長鬍拯民表示,今天早上6時起將正式開通輪渡。該輪渡的主要對象爲來往兩岸的行人、自行車和摩托車,一輛摩托車每次收費爲4元,隨車駕駛員免收輪渡費。
15日晚上,佛山市公路局從肇慶、高明調來3艘渡船,均爲還在運營的渡船,船員也隨船調到九江,每艘船最多可同時渡18輛滿載的東風貨車。同時,還增加了80名碼頭的工作人員。
昨天下午3時35分許,在佛山市公路局有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登上輪渡,體驗了一個來回的試航。輪渡從九江戰備碼頭開出,12分鐘後到達對岸,隨即又從鶴山開回九江,碼頭不少地方有新鋪設的瀝青。渡船在江面行駛比較平穩,只是沒有船篷,下雨時沒地方躲避。
胡拯民介紹,今天早上6時許,將開通第一班輪渡,此後每天的渡運時間爲6時至19時,每半個小時對開一班,高峯期視情況加開。調來的3艘渡船中的兩艘爲兩岸對開船隻,預計每天可渡運約3000輛摩托車,可以滿足目前過江摩托車的需求。另一艘渡船則機動待命,應付有高峯期需要或其他情況。渡船將一直開到九江大橋修復重新通車,之後將視實際情況而決定是否繼續開。
在收費方面,根據省物價局6月19日給佛山市物價局的批覆,行人的收費標準是1元/人·次,自行車2元/輛·人,摩托車4元/輛·次,隨摩托車的駕駛員不用另收過渡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