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與李震中
出征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中國籃球隊,後排右 三爲李震中。
誰是天津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
現年91歲高齡的李震中老人。
李震中何許人也?他是解放前威震華夏的天津後“南開五虎”(良華五虎)主力隊員;作爲中國籃球國家隊隊長,他率隊參加了1948年倫敦奧運會籃球比賽,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參加的第三屆奧運會。
前不久,“小巨人”姚明專程和母親一起看望了李震中老人,兩代籃球人共話籃球運動的前世今生,場景格外打動人心。老人拉着姚明的手說,“2008北京就要辦奧運會了,我老了,競技體育要靠你們了,但我還是很願意爲中國體育運動奉獻一份力所能及的光和熱。”
曾痛心敗給日本隊
“我的奧運之旅啊……”今年91歲高齡的李震中老人是上海師範大學的退休教授。說起自己的奧運情緣,李老顯得格外激動。
1935年8月,正在南京體專讀書的他有幸獲得參加籃球夏令營的機會,這是當時的政府爲備戰次年的柏林奧運會舉辦的。夏令營結束後,他便隨南京體專籃球隊,到新加坡等地打球去了,誰知政府提前舉行奧運會全國選拔賽,在國外的李震中因爲無法參加而落選。
奧運會開始後,中國籃球隊第一場就輸給日本隊,“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裏,多數人無法理解‘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可每一個國人都知道,絕不能輸給日本人!”
征戰奧運自“賺”路費
“再參加奧運會就是12年後了。”1948年,在倫敦舉行二戰後首次(即第14屆)奧運會,當時的政府草草拼湊了一個52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倫敦,其中運動員33人,全部爲男性,李震中入選國家籃球隊,並任隊長。
但身爲國內籃球界頭號中鋒的李震中卻因爲人爲因素被莫名其妙地要求打後衛。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在當時根本不被重視,李震中說,當時的政府根本不給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差旅費,每個隊員僅獲得上衣一件,領帶一條。大家只好提前兩個月出發,一路打比賽,賺取赴倫敦參加奧運會的路費和餐飲、住宿等費用。
1948年夏天,中國代表團終於如期抵達倫敦。
成績名列第18名
奧運村的條件,李老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因爲只住了短短兩天。“後來就住不起了,沒錢啊,我們就被安排在附近一個學校。”
在學校裏,籃球隊的10個隊員住在三樓的一間教室,所謂的訓練場地只是一個小小的健身房,“爲了訓練,我們臨時在健身房裝了個籃球架,但也只能練習投籃。”
這樣境況下的成績自然可想而知——僅獲第18名。
“說句實話,如果正常發揮,如果訓練環境好一些,很有實力打進前8名的。”李老坦言,當時中國隊所在的小組各隊實力比較平均,但我們的主力中鋒李世僑生病,第一場就輸給了智利(39比44)。第二場,李世僑上場後,我們戰勝了比利時(36比34)。隨後,中國對菲律賓,如果勝就能小組出線,進入前8名。可惜的是,最終還是輸了(32比51)。
有意思的是,中國隊以49比48勝了韓國隊,這樣小組中就有5個隊都是兩勝兩負,積分一樣。
此時,領隊和教練告訴李震中等人,按照奧運會籃球規則,只要戰勝後來的對手伊拉克隊80分以上,就能小組出線。“伊拉克是弱隊,我們125比25戰勝了他們,超額完成任務。這也創造了這屆奧運會籃球比賽得分最高紀錄。”李老很是自豪地說着。
就在隊員們興高采烈的時候,又一盆冷水潑來,原來還有一項規定:所有比賽都失敗的球隊,得分都不予計算。“伊拉克輸掉了之前所有的比賽,我們勝伊拉克的得分也就無效。”
比賽結束後,大家依然面臨着返程路費的問題,“還是在當地華僑的幫助下,我們才湊上了路費,回到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