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市走出來的“託塔李天王”
20歲的李震中。
後“南開五虎”即“良華五虎”合影,中爲李震中。
精彩進球得“天王”雅號
很多人都好奇老人“託塔李天王”的綽號,“說句現代點兒的詞兒,是‘粉絲’給起的,呵呵!”老人哈哈大笑。
李震中身高1.88米,是當年籃球運動員中身材最高的,並且彈跳力出衆。當時,籃球運動中扣籃還非常罕見,李震中在上籃時經常將球託在手裏,然後依靠身高和彈跳優勢輕鬆地將球送進籃筐。
李震中和“籃球王”唐寶堃的配合非常默契。比賽中,李震中經常在籃下左右移動,等唐寶堃突然將球吊傳到籃筐邊沿後,及時跳起將球託進筐內——這一精彩瞬間,經常讓球迷們看得如癡如醉,引得“粉絲”們在場邊高聲尖叫,一來二去“託塔李天王”大名響徹賽場。
苦練球技成就“後五虎”
1916年4月,李震中出生在天津南市,最早接觸籃球是他在天津廣北小學唸書時,每天放學後,他都和同學們一起去籃球場看校保安隊打球。14歲那年,李震中觀看了一場“南開五虎”的表演賽,球員們精彩的球技,令他從此和籃球結下不解之緣。
那時候球隊都是自發組織的。雖然家中並不贊同李震中選擇籃球的道路,但他自己可真是下足了功夫,當時天津中原百貨公司(今百貨大樓)附近有一個球場,公司營業到晚上9點,他藉着營業廳射出來的微弱燈光苦練。
轉年,他在“南開五虎”之一唐寶堃的盛邀下參加了“藍白”隊,沒多久該隊就解散了,但此時李震中的球技已經日臻成熟,他和唐寶堃在天津石油公司的資助下組建了“良華”隊,並和尹鴻祥、張景實、劉振元一同在天津萬國籃球賽上勇奪冠軍,被譽爲“良華五虎”(即後“南開五虎”),那年李震中才16歲。
愛國“老將”征戰振人心
1934年,李震中參加了第十屆遠東運動會,歸國後考取了南京國立體育專科學校,1936年7月畢業。但不久“七七事變”爆發,李震中開始四處逃難。
在長沙,李震中接到了中國紅十字會的來信,請他參加中華籃球隊到海外的義賽爲抗戰募捐。李震中在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通過球賽宣傳抗日。在27場比賽中,他們以26勝1負的戰績極大地鼓舞了海外華人。
同時,1939年和1940年,李震中曾參加兩屆上海中西田徑賽,獲得了兩次110米欄冠軍和跳高冠、亞軍;1948年,他又代表上海隊參加舊中國第七屆全國運動會,除了率隊獲得籃球冠軍外,又獲得了110米欄比賽的第五名。
未回津門故土成憾事
1945年抗戰結束後,李震中先後在上海體育學院和上海師範大學任教,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籃球教學生涯。
“我很遺憾沒能回到故鄉天津,但也覺得無論在哪裏,只要能爲國家做些貢獻,就算不枉此生了。”執教後的李震中老人爲新中國培養了第一批籃球研究生,五次主編全國體育院系《籃球》教材,並擔任體育學科教材主編,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籃球條目,還參與制定了中國《體育法》,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