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滾動新聞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觸手展開超過3米 巨型章魚現身日本北海道
· 意風區端午市集 留學生感受中國文化
· 胡塞武裝為何要打美國航母?既是軍事斗爭更是輿論戰
· 天津高考時間過半,考試時間和考場變化!
· 市人社部門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推動全市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以就業為先 穩民生之本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6-09)
· 【津雲鏡頭】泰達航母主題公園多姿多彩迎端午
· 服務畢業生20.46萬人次!天津開展高校就業促進周系列活動
· 以樂為橋 天津音樂學院附中舉辦中意交流音樂會
· 渤海灣同步增殖放流 投放各類苗種90餘萬尾
 

自行車詠歎調:呼籲設立中國自行車日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9-10 18:17
 
 

 

  -觀察記者(實習)劉 靜

  兩個軲轆加一個橫樑,上有龍頭下安踏板,這是啥?不就是一輛再普通不過的自行車唄!自行車這玩意兒,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即不插電、也不用油,靠的全是人力,隨便腳一蹬就呼呼向前。

  雖說現在汽車有點“橫行霸道”,但自行車無疑還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代步工具。每天早晚,滾滾的自行車潮隨着馬路涌向城市的四面八方—趕着上下班的、帶着小孩的、送牛奶報紙的……一輛又一輛自行車比肩接踵、行色匆匆地穿梭在大街小巷。而我們的生活,也隨着這小小的車輪,衍生出了不少喜怒哀樂。

  一個自行車常被盜的人

  自行車被偷,不少人都碰到過。自行車不比汽車那麼貴重,被偷了的確也不是什麼大事,一般的處理方法無外乎再買一輛接着騎。但如果此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最後發展爲買一輛偷一輛的程度,就讓人極爲惱火了。

  小陳,28歲,學校老師。提起自行車被偷的經歷,小陳的話匣子一下就被打開了。“我總共被偷了5輛自行車,對於車被偷這事,早就習以爲常了,我勸大家別騎自行車了,學學我,每天坐公交上班吧。”說這話時小陳顯得既生氣又無奈。

  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小陳就丟了人生中的第一輛自行車。當時這輛車是小陳省吃儉用,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用從牙縫裏擠出來的錢買的。買了車,小陳可高興了,天天騎着它東奔西跑,用的時候也特別愛惜,遇上路上的水塘、沙土堆,都繞道而行,每天騎完,也拿塊抹布好好地擦擦車身,就怕弄髒了它。

  可沒出半年,這輛大學期間的奢侈品還沒有被小陳屁股焐熱,便轉手成了竊賊的坐騎。當時小陳還沒有丟車經歷,安全意識比較差,而且自以爲象牙塔里人人皆是君子,用不着那麼小心謹慎,所以他僅買了一把小插鎖作爲安全裝置鎖在宿舍樓下。一天清晨,當小陳像往常一樣來寢室樓下的車棚拿車時,卻愣是看不到車的一點蹤影。“我翻來覆去的找了好幾遍,最後終於放棄的時候,那感覺真是好像生活都不完整了!”於是,怒髮衝冠的小陳,先後找到保衛處、學生處的老師,用教訓的口氣“批評”他們管理不善,要求賠償損失。晚上躺在牀上,也輾轉反側、咬牙切齒,恨不得把竊賊千刀萬剮。

  雖然小陳最後還是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但心裏還是像丟了媳婦似的掛念,什麼東西用時間長了這感情都不淺,走在馬路上眼睛也不住地瞟着身邊的車輛,真是望眼欲穿。最終,小陳做出驚人決定,買一輛一摸一樣的。

  騎上這老朋友後,小陳好似找回了失去的青春,可是好景不長,第二輛自行車一年後又不翼而飛。用小陳的話來說這第二輛車是“送給賊”的。那次,幾個老同學相聚,心情特別高興,小陳不知不覺就喝多了。吃完飯回家的時候,小陳感覺精神狀態還不錯,於是不聽衆人勸,東倒西歪地騎車回家了,到了家門口,小陳便稀裏糊塗把自行車鎖在了樓門口的一輛三輪車上,就睡覺去了。半夜酒醒,小陳猛地想起把自行車鎖在別人的三輪車上了,於是急忙下樓,可三輪車已去,自行車已丟。小陳除了遺憾,也只有自責了。“這的確怪不得別人,都是自己一過了剛丟車那會兒的警覺期,就又恢復了大大咧咧的老樣子,難道讓人家把我的車鎖撬開才脫身嗎?”

  第三輛自行車小陳是在朋友家門口丟的,丟車的經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倒是丟而復得的過程頗有戲劇性。自行車丟後的第二週,小陳去商場購物,發現商場門口停着一輛自行車頗像自己剛丟的那一輛,小陳越看越像,顏色像、車型像,就連幾處有特徵的地方也那麼巧合。“我的自行車前瓦左下角有一個坑,這個自行車也有;我的一個車把翻修過,這個自行車也是;我的後輪胎破了一個洞,這年自行車也破了一個洞。總之,這輛自行車就是我那輛的翻版。”當時,小陳還沒想到報警,就懷着緊張而激動的心情站在自行車旁等車主。那一刻,心情真是複雜極了,一會兒感覺自行車是我的,一會兒又感覺不是我的;一會兒看看前瓦,一會兒看看後輪。反反覆覆,幾乎要懷疑自己的記性了。

  就在此時,一位小男青年走到自行車旁準備開鎖。小陳立刻抓住車把,用事先編好的“臺詞”開始盤問該男子,開始時,該男子態度蠻橫,問他什麼時候在什麼地點買的自行車,他不但不說,而且還要想動粗。好在商場門前人多耳多,好心人替小陳撥打“110”,還沒等“110”趕來,男子便棄車逃跑了。或許是這輛車“來”得太容易了,就在小陳還沒有從失而復得的興奮中清醒過來,過後不久它又身歸賊處了。

  第四輛自行車丟失後,小陳已經猶如驚弓之鳥,再也不敢買新車了,於是他打算去買輛舊車。這次雖然是舊車,不過在虛榮心做崇下,小陳還是在舊車裏挑新車,最後定了輛七成新的車。買了舊車還得換牌照,爲了讓車能最後實至名歸,小陳花了一週的時間終於把手續給搞好了,看着這輛千辛萬苦得到的車,小陳心想這下應該沒人偷了吧,就順手鎖在樓門口。可沒想到這麼破的車,在半年後又和小陳拜拜了。

  沒辦法,小陳又買下第五輛自行車,當然也是一輛舊車,總結了多次的經驗教訓,小陳這次挑了輛最破最舊、鏽跡斑斑、滿身瘡痍的舊車,只花了不到40塊錢,由於懊惱,小陳連手續也省了,而且處處小心,時時小心。爲此專門買了一條很粗的鎖鏈和一把很結實的插鎖,每天下班回來,還勤勤懇懇地把車扛到四樓放在家中的客廳。不過儘管如此悉心照顧,第五輛自行車在某一天晚上加班時又失蹤了。

  至此,小陳終於下了決定“再也不買自行車了”。自行車就好比娶進門的媳婦,丟一次無外乎經歷了一場婚變,這種打擊即慘烈又綿長,小陳已經無力再承受。可是在我們的身邊,幾乎每個騎車人都經歷過這種痛苦,甚至有人說沒丟過車的就不能算騎車人,久而久之,我們就漸漸失去了騎車的信心。

  那段騎車的往事

  看到韓大媽從遠處騎車過來,還以爲是“蝙蝠俠”再世,頭上一頂遮住整張臉的電焊遮陽帽,肩上飄舞着大大的防曬披風,全身上下包裹得嚴嚴實實。“呵呵,這天氣太熱了,穿成這樣纔不怕曬!”韓大媽笑着說道。

  韓大媽今年快60了,從單位退休後,就在南山路上接手經營孃家的小食品店,每天要從新華路上的婆婆家騎車過來。提起自行車的話題,韓大媽感慨地說:“自行車現在看來很普通,但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是有着特殊回憶的。”

  祖籍紹興的韓大媽,因爲家裏做生意的關係,7、8歲的時候就隨着家人來到了杭州,之後全家就定居於此。

  60年代中期,上山下鄉運動席捲全國,幾乎所有在校的初高中學生都相應號召前往農村,正在上高中的韓大媽也不例外,在17歲那年去了桐鄉烏鎮,也就是在那裏,韓大媽第一次見到了自行車。

  韓大媽在烏鎮當教師,每天都要從住處步行去學校,烏鎮的小路窄窄平平,十分適合騎車。鎮上有幾個家境比較好的姑娘,常常結伴騎車上班,穿着絲裙,肩上挎着小包,一路歡聲笑語,着實讓人眼紅。60、70年代,自行車與縫紉機、手錶並稱爲三大件,地位無異於現在的私家車,誰家要有輛鳳凰或者永久牌的單車,風頭絕對不亞於現在的7系寶馬,而且現在看到一輛寶馬開過來,最多就是對車行注目禮,不會知道也懶得知道是哪個牛人在開。可那個時候,誰要騎着鳳凰或者永久,就跟身上照了聚光燈似的,不想接受路人的仰慕都難。

  終於在27歲那年,韓大媽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輛自行車。當時購買自行車都得憑票,每年一個單位也就能分到三、四張,因此除非表現出色,要不然分到票簡直是奢望。那次正好廠裏在搞集資活動,這可是個好機會,於是韓大媽一狠心,就上交了3000塊錢,這可是一筆鉅款啊,韓大媽因此受到了全廠上下的一片美譽,自行車票也就落到了手中。

  沒幾天,一輛嶄新的26寸永久自行車就被韓大媽騎上了路,那昂首挺胸趾高氣揚的神態,不知道讓多少人羨慕不已,夢裏的生活終於實現了,韓大媽恨不得天天騎着車在城裏轉悠。

  結婚後,這輛自行車儼然成了全家人的交通工具,兒子剛出生那會兒,由於是剖腹產,韓大媽奶水不夠,所以天天丈夫5點鐘起牀,做一大鍋米飯,擠出一瓶米湯當作兒子的口糧。吃完飯後,一家人就匆匆出發,丈夫騎車,韓大媽抱着兒子坐在車後座,車兜裏還放着米湯和洗乾淨的一沓尿布。第一站先把兒子送到南山路的外婆家,讓外婆白天幫着帶孩子。第二站再到韓大媽的單位,最後丈夫才自己騎車去上班。

  等兒子上了幼兒園,思想開明的韓大媽心想應該培養點兒子的藝術細胞,所以買了架手風琴給兒子學。學琴在少年宮,每週一次,韓大媽和丈夫就輪流騎車帶兒子上課。手風琴可是不輕,韓大媽當然不狠心讓兒子抱着,所以每次都自己背在背上,然後騎車帶着兒子。兒子還小,韓大媽又特意買了個草編的凳子綁在車後座。“那時的座椅可沒現在這麼高級,帶着兒子我就怕他的腳被捲到車裏去。”於是,韓大媽一邊揹着手風琴騎車,一邊還要不停地和兒子講話,要不然他坐在後面一迷糊,會發生什麼事情可就說不準了。

  在那個沒有小汽車的時代,自行車無疑是每個中國家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每個家庭就是在這小小的車輪上發展成長起來的。

  如今,年事已高的韓大媽仍然天天騎着車在婆家和孃家兩點一線的奔波,“坐車的確是方便,不過自行車可是有很多汽車沒有的好處。”韓大媽指指店裏的一排租用自行車,是啊,騎車遊西湖比開車有意思多了,即鍛鍊身體,還能和美景零距離接觸,何樂而不爲呢!

  職業騎車人

  要說和自行車最親密接觸的人,可能非郵遞員和送水工莫屬,人家騎騎車也就是上下班,可他們天天送信和送水,靠的就是一輛結實的自行車,所以稱他們爲“職業騎車人”一點都不爲過。

  來自千島湖的小徐在杭州東山弄郵政服務所已經工作了大半年,每天4:30,小徐準時到達郵政所開始一天的工作。5:00,郵車停在門口,小徐和同事們把報紙和信件搬進屋裏進行分類。5:00-6:00,郵遞員忙着整理報紙和信件,先數數量,再按照路線排出順序。6:00,進行完自行車安全檢查,小徐把報紙信件裝上車,OK,立刻出發!

  像這樣的投遞工作,小徐每天要跑三趟,除了最早的那次,上午九點和下午1點半,郵車還會來兩次,把晚報和信件送來。每跑一趟都挺累人,特別是趕早的那趟,小徐的車後馱着的兩個大口袋足有一百三、四十斤重,騎起來特別吃力。

  郵遞員別看就是寄寄信,可不是什麼很簡單的事,小徐認爲是一項腦力和體力並用的活。剛開始,新招進來的郵遞員都得由老郵遞員帶着,把路線搞得一清二楚,小徐當年學得快,一週後就出師了。“記記路線還是挺簡單的,主要是記準誰家訂了什麼報紙比較困難,而且這東西還經常變動。”郵政所有規定,郵遞員一律不準在樓裏的郵箱上畫記號,所以這東西得全憑腦子記牢,小徐記住這些信息可是耗費了不少功夫,剛開始還拿筆寫張條,後來摸透了,也就駕輕就熟了。

  郵遞員每天要投遞400多份報紙,每次都得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所以速度就顯得十分重要,爲此他們發明了不少騎車技巧。小徐自行車的車蹬從來都不踢上去,“到了樓道就要下車停車,要是每次還把車蹬踢上踢下的,不知道要浪費多少時間。”還有的郵遞員騎車直接到樓道,也不下車,就一腳撐在地上把信塞進信箱。郵遞員在一個樓道里待的時間都不會超過1分鐘,他們一氣呵成的下車—塞報紙—調轉車頭動作,連貫起來只能用天衣無縫形容。

  郵遞員騎的車也很特殊,都是統一被刷成綠色的28存永久牌,這車比較結實耐用,但每天上下車幾十次,還馱着這麼重的東西,實在是經不起折騰,所以每輛車都或多或少做了些小改裝。小徐先是給車蹬上部加固了塊鐵板,以免哪天撐不住;接着在車輪中軸處橫了條木塊,這是怕郵政袋被捲進車鏈子裏;然後拿了塊厚布把車兜圍了起來,遇到個颳風下雨,就可以用它把報紙給包得嚴嚴實實了,這些小發明真是有創意啊!

  和郵遞員比較,送水工騎車可能更辛苦一些,一個水桶40多斤重,而且經常還馱個4、5個,沒一身力氣可不行。郎師傅在聖沃特東山弄水站工作,今年40來歲,幹送水工已經有一年半了。

  水站不大,老闆就僱了郎師傅一個送水工,所以近到東山弄,遠到西溪,哪裏要水了,郎師傅都得一個電話隨叫隨到,除了中午吃飯休息一下,郎師傅每天得跑個十一、二趟。

  雖然現在很多送水工都換上了電動車,可老闆覺得電動車太快,容易出事故,所以還是用自行車。郎師傅現在騎的這輛是花200塊錢買來的新車,出於行業特性,老闆又花了7、8十塊把輪胎和貨架加固了一下,這才正式啓用。

  別看郎師傅現在騎車送水挺溜的,剛開始技術不好,可是摔了不少跤。“學這送水就像山羊學走鋼絲,得循序漸進,最早要從載一桶開始,接着慢慢的兩桶、三桶、四桶,這樣子才慢慢到了現在這個水平。”現在郎師傅雖然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了,但馬路上有個東西他還是怕得不行,就是黃黑相間的橡膠減速帶,這東西讓郎師傅吃過不少苦頭,經常一顛,水桶就彈了出來,然後摔出個洞,所以每次郎師傅經過都會特意減速,以免發生“慘劇”。

  可是提起自己的工作,小徐和郎師傅都還挺滿意,騎自行車多自由啊,想去哪裏去哪裏,他們對自行車也特別寶貝,常常擦拭,保管嚴密,因爲除了身體,這小小的自行車就是他們吃飯的傢伙,生存的根本,如果沒有了自行車,他們將寸步難行,不知何去何從。

  辛酸苦辣修車鋪

  在浙大玉泉校區對面的求是村裏,有一個小小的綠色修車棚,一對夫妻已經在這裏幹了整整6年了。

  丈夫姓胡,祖籍金華蘭溪,16歲的時候就離開家鄉四處奔走,說起這一身的修車本領,胡師傅笑笑說全是自學出來的。“當時家裏窮,待在家不就種地嗎,我想出來闖闖,可也沒什麼吃飯的傢伙,就自學了修車。”

  1995年那會兒,胡師傅發覺浙大門口來往的老師學生騎車特別多,就擺了個攤在浙大邊門,那個時候很多修車師傅都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於是浙大邊門就形成了極爲壯觀的場景,十幾個攤位一字排開,每個攤位都放着各式各樣的修車工具,來修車的就像進了超市,隨便挑鋪子修車。

  雖然僧多了,但粥還是不見少。學生在校園裏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每年新生入學的第一件事也是買車,所以胡師傅雖然和十幾個修車鋪競爭,生意還是好得不得了,每個月可以掙個千把塊。

  不過擺攤的修車師傅們還是開心不起來,由於是無證經營,常常有城管開車來抓,貓捉老鼠的鬧戲也由此經常上演。每次一聽到風聲,胡師傅就得連忙丟下手裏的生意,收起工具,提起箱子,匆匆逃跑,於是城管們在後面奮力地追,胡師傅們就在前面拼命地跑,而且還得跑得迂迴曲折、掩人耳目。有好幾次,胡師傅都很不幸地被抓住了,工具箱立刻就被上繳沒收,損失慘重,胡師傅既心痛又無奈,只能重新制備吃飯的傢伙。

  這樣提心吊膽的日子過了三、四年,胡師傅想想真是太折磨人,於是就琢磨着弄個穩定的地方。正好附近的求是村要建四個便民自行車維修點,胡師傅想這可是個好機會,就連忙和妻子到處託人,希望能佔一個下來。

  好在胡師傅幹得年頭較長,口碑也挺好,所以託了託人,胡師傅最後幸運地中標了,那時候胡師傅和家人別提多高興了,因爲終於不用過東躲西藏的逃難日子了,有了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修車攤位。

  胡師傅在這裏擺攤6年來,從技術到人品都非常出色,受到鄰里的交口稱讚。胡師傅修車從來不坑人,比如車胎破了,腳蹬子壞了,胡師傅從來都是給人家補補修修,而不是一上來就讓換個新的。即便是要換,胡師傅也實在的告訴人家不同種的價格和質量,讓顧客挑選的時候心中有數。因爲胡師傅知道騎車的,特別是學生都沒幾個錢,所以從來都一是一,二是二。學生們也很買他的賬,有人一次來修過後,就回學校口口相傳,結果一傳十,十傳百,胡師傅的修車攤甚至還上了學校的校內網,被推選爲學生修車的首選之地。

  高師傅是胡師傅的妻子,也是一個修車能手。女人修車的挺少,高師傅也是迫不得已才入的行,剛開始只有胡師傅一人打理着修車攤,高師傅在家裏帶孩子,後來生意好了,胡師傅實在忙不過來,就只好叫妻子來幫忙,沒想到,就這樣幹了下來。

  “哪個女人不想每天穿的漂漂亮亮、乾乾淨淨的,可是沒辦法啊,就他一個人,要是出去買個什麼東西的,攤子就沒人照看了。”高師傅說着攤開沾滿油污的雙手,“你看這機油可難洗了,雖然有時候看起來是洗乾淨了,可還是有一股味道,每次都得用洗衣粉洗完一次衣服,才能把味道真正洗去。”

  記者正和兩位師傅聊得歡暢之時,沒想到天公不做美,下起了滂沱大雨,夫妻倆立刻站起來,忙着撐傘,蓋雨棚,不過雨下得很大,不一會地面上就成了水塘,記者怕鞋溼,只好找了塊石頭站上去,夫妻倆倒是不在意,就穿着涼鞋趟在水裏。“我們這塊地地勢低,一下雨就這樣,進點水倒沒什麼。就是一下雨生意就沒了,你看下這麼大雨誰還來修車啊。”胡師傅看着雨,有些焦急。

  小小的車棚,在雨中輕輕地晃動着,它是這對夫妻在這個城市立足的全部家當,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命根子,每個修車攤的背後,都默默承載着一個家庭的全部生活希望。

北方網聲明:本版文章內容屬轉載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觀點。
稿源 觀察與思考 編輯:吳極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新股申購:山東如意(002193) 武漢凡谷(002194)
新股中籤:中國中鐵首發A股網上發行中籤結果
張道達:老法師看盤 等待決定性一刻(11月26日)
天津新20項重大工業項目陸續啓動 總投資1088億
天津福利彩票雙色球全國開獎公告第2007138期
續談雅帥 歐洲選外援 泰達加速新賽季準備工作
盧彥何楊吳澤上榜 泰達一線隊掛牌名單增至七人
易建聯"撿"1個籃板保證勝小牛 贏回小K教練信任
火箭狂勝掘金止住連敗 姚麥發威祕訣賽前"密談"
世預賽20強抽籤揭曉 中國不幸進入“死亡之組”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考古專家“破獲”7000年前少女遇害案
“中國第一幅月圖”完美亮相(圖)
月球“玉照”將公佈 中國航天測控獲四大突破
受詛咒寶石在英國展出 歷任主人連遭噩運(圖)
科學家揭開雄性進化更快之謎:遺傳方式簡單
蔡少芬陳法蓉買傢俱築愛巢 斷背戀情曝光(組圖)
《南京!南京!》劇照曝光 女主角秦嵐自嘆賠錢
小S再產一女 小Lily像極了小S小時候
亂彈《色,戒》——無人不冤 無情不孽
小S生完嘴饞 黑人范瑋琪帶甜甜圈探望(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