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薊縣檔案館珍藏清代《盤山圖》再現勝境
當年盤山 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歷史上“盤山七十二佛寺,寺寺落花流水中”、“步步有景,景景有典”的壯闊景色到底是什麼樣子?今天早已沒有人能夠一睹當年美景,但在薊縣檔案館珍藏的一幅清代《盤山圖》上,我們或許可以窺見一斑。
“這是很珍貴的,是研究盤山歷史不可多得的資料。”薊縣檔案館夏寧波館長介紹,《盤山圖》是薊縣檔案館從民間徵集到的,原來的收藏者是一位姓張的老太太。據說她的丈夫曾在盤山清帝行宮做過雜役,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這張圖並將其珍藏多年,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將圖捐獻給了薊縣檔案館。
《盤山圖》入藏薊縣檔案館後,隨即在北京著名的濯錦齋進行了加工託裱珍藏。這張圖繪製於清同治十一年,寬2.85米,高1.35米,描繪了盤山“步步有景,景景有典”,“盤山七十二佛寺,寺寺落花流水中”的美景,更難能可貴的是,圖中對每處景觀都標註了相應的名稱。
查閱相關史志可以發現,最早的《盤山圖》存於清康熙四十三年《薊州志》中,以後清道光、同治以及民國時期纂修的志書中都繪製有《盤山圖》,反映了盤山名勝的歷史變遷,但由於那些圖都是附錄在書上,在畫面的清晰度和景觀詳細程度方面,都與這張《盤山圖》無法比擬。
據相關史志資料記載,盤山爲歷代皇帝競遊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會聚之所,從魏武帝曹操、唐太宗、遼太宗、金世宗到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各帝都曾到盤山巡幸,禮佛參禪,摩崖題刻。同時歷代政府也積極投資在盤山大興土木,修建廟宇、塔座、行宮等各種設施。
“你看看,這裏多壯觀。”夏館長介紹,《盤山圖》上還描繪了“八盤”盛景——盤山山系由盤山、漁山、崆峒山、甘泉山、五名山、蔣福山、蓮花山、小盤山等組成,以盤山爲主山。此外還有五峯,分別是掛月峯、自來峯、紫蓋峯、舞劍峯和蓮花峯。
盤山歷來有“三盤勝境”之譽。三盤即上盤、中盤、下盤。自來峯一帶的上盤勁鬆蒼翠,稱鬆勝;古中盤一帶巨石千奇百怪,稱石勝;晾甲石一帶的下盤飛泉響澗,稱水勝。《盤山圖》上也將這些美景很好地體現。
壯麗挺拔的盤山,峯峯有名,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歷史典故,古剎梵音,革命勝蹟,美麗天成,爲盤山增添了絢麗的文化色彩。“北少林寺就要開工了,其他景點也都在陸續修繕,我相信盤山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夏館長說,他相信隨着盤山修復規劃的進一步實施,盤山一定會重振《盤山圖》時代的輝煌。
南大旅遊專家暢談北少林
復建需要戰略眼光 集羣發展打造精品
昨天,南開大學旅遊學系主任徐虹教授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暢談了對薊縣恢復重建北少林寺的看法。她認爲,少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現已走向國際,具有極大的市場影響力和號召力。現在薊縣準備恢復少林文化,這對天津發展旅遊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對天津來說,恢復重建北少林寺符合天津市都市文化旅遊發展大方向的要求。天津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和挖掘多種文化旅遊資源,將其整合爲符合消費者需要的、可消費的旅遊產品,這樣既豐富了天津文化旅遊產品的種類,滿足了消費者的旅遊需求,又將天津的文化底蘊充分展現給消費者,有助於天津旅遊形象的樹立。現代旅遊經濟的發展,必須考慮在競爭中有機地融合與合作,在交叉中尋找機會,在合作中實現發展。現代旅遊業的發展更需要開闢思路,走大產業、大融合、大協作、大發展之路。此次薊縣北少林寺的恢復重建,就是產業融合發展、地區相互合作共謀發展的一個很好的實踐。
其次,對薊縣來說,恢復北少林寺可以更好地豐富薊縣旅遊資源的種類,更好地促進薊縣旅遊業的騰飛。北少林寺恢復項目更增加了人們的消費選擇,會有助於薊縣旅遊業綜合效益的提高和知名度的提升。
徐虹強調,北少林寺復建必須要有明確的思路和很好的規劃,要用開放的觀念、集羣發展的戰略眼光,打造出天津旅遊業發展的精品和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