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天津帶給北京人最多的印象是“港口、相聲、麻花、狗不理和洋貨市場”。如今,“濱海新區”這一詞彙超越一切,成爲天津乃至環渤海區域的最大熱點。
“到濱海新區來工作吧,這裏未來發展好。最近很多大企業都來這裏建廠、辦公司。”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出租車司機對外來乘客的熱情邀約,反映出天津市民們對濱海新區的自豪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天津濱海新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專家學者們這樣評價。
走在濱海新區開發區第五大街上,開闊而平坦的公路,整齊新穎的大片新建築,和當年上海浦東初期發展時的面貌確有幾分相像。當然快速經濟和上漲的房價也和上海浦東初期發展時一樣,從2007年6月以後,天津市的房價快速上漲,部分區域的房價年底較之年初,已經翻了一倍。
2007年短短一年之內,就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讓全國媒體矚目的多個重大新聞: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東疆保稅港區即將實現首期4平方公里封關運作;天津港25萬噸級深水航道一期和30萬噸級原油碼頭護岸工程竣工;11.6萬平方米的濱海國際機場航站樓主體鋼結構封頂,飛行區工程完工;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線、濱海高新區、北疆電廠一期工程等大項目正加緊進行;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建立、百萬噸級乙烯、千萬噸級煉油、渤海化工園、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造修船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也在加快建設,中新生態城合作確立……
上世紀80年代,南方的小漁村深圳變成中國首個“經濟特區”,爲外國製造商和本地創業者提供土地和稅收優惠。上世紀90年代,上海浦東定爲最新的經濟特區,多個摩天大樓從沼澤地上拔地而起。
今天,北方港口城市天津的濱海新區,2270公里的土地,大部分是灘土和鹽鹼地,不受任何限制,是發展大型製造業和物流業的良好工業用地。這裏海上石油、地下石油以及天然氣等戰略資源儲量豐富,山西與內蒙的煤炭亦直供天津。它將被打造成爲迄今最具雄心的經濟特區。
“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這是在十七大中的要求,也是天津濱海新區被列入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之後,中央對濱海新區提出的要求。
目前,天津市確定的濱海新區功能定位是:立足天津、依託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爲高水平的現代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態城區。“北方經濟中心”、“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生態之城”一長串的名字勾勒出未來的天津景象。
有言論稱:深圳代表着中國經濟發展的過去,上海浦東代表的是現在,而天津濱海新區則代表着未來。回顧過去,放眼未來,不能肯定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能否趕超浦東,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濱海新區正在改變着天津人的生活,它就是“改變天津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