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明確要求從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同時禁止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零售場所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根據國外經驗,推行有償使用制度將使塑料購物袋的總體使用量減少三分之二左右。專家分析認爲,此次“限塑令”的頒佈實施,將使國內一半左右的生產企業受到直接影響;同時隨着環保門檻的不斷提高,整個塑料包裝行業將加速“洗牌”。
塑料包裝業面臨“洗牌”
根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的估算,近年來,全國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購物袋達到10億個,其他各種塑料袋的用量則在20億個以上。
目前,我國規模以上塑料包裝企業有1500多家。但塑料袋的生產工藝、技術比較簡單,只要把塑料粒子吹塑成塑料薄膜,然後由制袋機裁割成相應規格即可。從投資額看,制粒機、吹塑機、制袋機等設備的總體投入僅爲十多萬元。因此,專門生產塑料袋的大型企業並不多見,絕大多數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有的甚至沒有到工商部門登記註冊。
“國務院辦公廳的通知明確規定,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將被禁止生產和使用,這部分生產企業的產品將被列入淘汰類產品目錄,銷路直接受阻。”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委員會副會長董金獅預測,這項禁令正式實施後,估計有一半左右的生產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將面臨轉產或關閉。
據瞭解,爲了與“限塑令”相配套,國家質檢總局正在抓緊進行塑料購物袋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預計1個月後有望出臺。
專家分析,除了企業必須密切關注國家標準的修訂出臺,及時按照新標準調整組織生產之外,“限塑令”實施後帶來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整體下降,將對整個塑料包裝行業產生更加廣泛、深遠的影響。
環保門檻不斷提高
事實上,在國家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塑料包裝行業所面臨的環保、安全門檻正在不斷提高。
今年1月1日起,一次性塑料餐盒、托盤等食品用塑料製品市場準入制度正式實行,相關產品必須加貼質量安全(QS)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在全國範圍內對無證生產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製品的行動進行查處。
目前,我國塑料包裝行業的許多小企業設備簡陋,原材料進廠不驗收,產品出廠不檢驗。一些不法企業爲了獲取利潤,違規使用“回料”進行二次加工,生產食品用包裝容器。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塑料檢測站曾發現,市面上出售的低價超薄型塑料袋,原料大多是工業廢料、塑料垃圾回收料,甚至是醫用輸液管等廢棄物品合成的。
據分析,針對塑料包裝行業存在的問題,監管部門將通過實施市場準入制度、提高環保門檻等一系列措施,鼓勵支持一批大中型企業,引導一批小型企業,打擊一批不法企業,淘汰一些技術落後的企業,提高整個行業的質量水平和安全水平。
董金獅表示,質量安全及環保新政策的實行,將使塑料包裝行業的“洗牌”速度不斷加快。“例如,國家對食品包裝用塑料製品實施強制生產許可後,首批獲得通過的大中型企業約佔三分之一,加強管理和技術改造後通過的中小企業約佔三分之一,其餘小型企業及個體企業則面臨轉產或關閉。”
|